夜大风雪次日快晴
造物非难料,寒温本一家。
冲风来雨雪,暖日放鶑花。
行矣春方嫩,悠哉兴未涯。
芦蒿媚烟渚,荻笋破江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创造生命并非难以预料,寒冷与温暖原本一体。
猛烈的风带来雨雪,温暖的阳光让花朵绽放。
春天来临得刚刚好,悠闲的心情还没有尽头。
芦苇和蒿草在烟雾缭绕的洲渚上摇曳生姿,荻笋从江边的沙土中破土而出。
去完善
释义
《夜大风雪次日快晴》是南宋文学家胡寅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诗词中的一些词句注释:
1. 造物:指大自然。
2. 难料:难以预测。
3. 本一家:意指冷热或寒温原本是一体的,相互依存。
4. 冲风:疾风,大风。
5. 暖日:温暖的太阳。
6. 放:开花。
7. 鶑花:即牡丹花。
8. 行矣:表示将要行走。
9. 方嫩:正鲜嫩。
10. 悠哉:安闲自在的样子。
11. 涯:边际,极限。
12. 芦蒿: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水边。
13. 媚:形容植物柔美。
14. 烟渚:烟雾弥漫的洲渚。
15. 荻笋:荻草的新芽。
16. 破江沙:冲破江边沙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风雪过后的自然景观。首联点明主题,表达自然界冷暖变化的规律,强调大自然变化无常却也有其规律可循。颔联描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寒冷的北风带来雨雪,而温暖的阳光又使花草盛开。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顽强。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行矣春方嫩”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让一切焕发生机,万物复苏;而“悠哉兴未涯”则表明诗人的兴致正浓,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致。
尾联中的“芦蒿媚烟渚”和“荻笋破江沙”进一步展示出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大地。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河岸边的芦苇和沙滩上的荻草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春意盎然的世界。
整首诗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植物生长的过程,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更替的感悟和喜悦之情。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大风雪次日快晴》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胡寅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冬,时年胡寅39岁。这一年,他刚卸任湖北漕臣,准备回到福建老家,途中遭遇风雪交加的天气,却在第二天清晨欣赏到美丽的雪后初霁景象。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然而南北疆界问题仍时有发生战事。此段时间内,胡寅曾担任湖北漕臣,负责治理长江中游地区的水利工程,为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怀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