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心禅人出丐求颂

标题包含
心禅人出丐求颂
将看秋早瘦风林,禾卷黄云副丐心。 妙印手中那外物,虚空胸次不容针。 谁家落甑炊香雪,后夜归船棹软金。 洗足蒲团松石上,绕篱山水有清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正觉,俗名李元吉,字正觉,号明心子。他生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卒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 释正觉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到了,树林显得稀疏而清瘦,金色的稻浪犹如片片祥云铺展在田间,让人心旷神怡。手中的佛珠如同精妙的印记,将万物包容于虚空中,心灵宽敞得连一根针都无法容纳。不知是谁家在煮食,香气弥漫如白雪;深夜归来,轻舟荡漾在水面上,宛如一片柔和的金光。洗去脚上的尘土,坐在松石上的蒲团上,耳边环绕着从篱笆间流出的潺潺水声,好一幅宁静的水乡画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心禅人:即禅宗僧侣,此处指诗中主人翁; 2. 出丐求颂:去乞食的僧人求得颂文或诗句; 3. 秋早:秋天初至,意指初秋; 4. 瘦风林:秋天的风吹过,树林显得消瘦; 5. 禾卷黄云:金黄的稻谷犹如卷起的云彩; 6. 副丐心:满足乞食者的心愿; 7. 妙印:比喻佛法的智慧; 8. 那外物:无欲无求的境界; 9. 虚空:空旷无物,形容心胸宽广; 10. 不容针:无法容忍细小的瑕疵; 11. 落甑炊香雪:形容蒸饭的香气扑鼻; 12. 后夜:指第二天的晚上; 13. 归船:回家的船只; 14. 棹软金: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 15. 洗足蒲团松石上:在松树下的蒲团上洗脚; 16. 绕篱山水有清音:周围的自然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中的景色,以及作者与心禅人在其中品茗论道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秋日的风景、收获的场景以及对山林景色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亲近自然的情怀。 首联描述了秋天的自然景象,“瘦风林”和“黄云”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颔联则通过“妙印手中”和“虚空胸次”表达出了诗人的洒脱和不拘小节的态度,体现了一种禅宗哲学思想。 颈联通过描绘山村农家的生活场景,如“落甑炊香雪”和“归船棹软金”,表现了诗人与心禅人对农村生活的欣赏和热爱。尾联则以“洗足蒲团松石上”和“绕篱山水有清音”收尾,体现了诗人在山林之中品茶论道、聆听自然之声的恬淡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心禅人出丐求颂这首古诗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释正觉所创作的。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位僧人的释正觉,虽然身处庙宇之中,但依旧无法逃避现实的纷扰。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释正觉在南宋时期的人生际遇比较坎坷。他曾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同时也见证了民间的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出家为僧,以求心灵的解脱。释正觉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作既有对佛教哲理的探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