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坐东林寺

标题包含
夜坐东林寺
晚云敛尽鹤声迟,万木号空夜景移。 三笑亭前山月上,却如身在冷泉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着夜幕降临,云彩渐渐散去,远处传来了鹤的啼鸣。树木在夜风中摇曳生姿,整个景象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在三笑亭前,一轮明月升起,照亮了山林,让我仿佛置身于冷泉仙境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庐山东麓,始建于东晋,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2. "晚云":指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朵。 3. "鹤声":此处指风声或松涛声,因为古人常用鹤的叫声来形容风声。 4. "迟":迟缓,这里形容风声减弱的过程。 5. "万木":指众多的树木。 6. "号空":指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响。 7. "夜景移":指夜晚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 8. "三笑亭":位于东林寺附近的一座亭子,传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处观赏庐山美景,留下三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篇,故得名“三笑亭”。 9. "山月":指月亮从山中升起。 10. "冷泉":指东林寺附近的冷泉溪,因溪水清澈、凉爽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董嗣杲在游览东林寺时所写。诗中描绘了夜晚在东林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理解。 首句“晚云敛尽鹤声迟”,描述了夜幕降临、云彩逐渐散去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听到的鹤鸣之声。这里通过“晚云敛尽”与“鹤声迟”的结合,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次句“万木号空夜景移”,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万木号空”指的是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音,表达了空旷宁静的氛围;而“夜景移”则传达了时间推移、夜色渐深的意境。 接下来的“三笑亭前山月上”,表明了诗人在赏月时的地点。“三笑亭”是东林寺内的一个景点,其寓意有待进一步探究。而诗人选择在此地赏月,可见他对这个地点的独特情感和喜爱。同时,这里的“山月上”也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从山后升起的画面,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神秘而优美的景象。 最后一句“却如身在冷泉时”,是对前面描绘的景色进行总结和提升。“冷泉”通常指寒冷的泉水或瀑布,此处用来形容诗人此刻的心境,即远离喧嚣、沉静平和的状态。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东林寺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使他仿佛置身于某个熟悉且美好的地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东林寺的深刻印象和对佛门清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东林寺》是南宋诗人董嗣杲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时期。此时,北方金国崛起,多次南侵,使得中原地区战火不断;而南方的南宋朝廷却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官僚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董嗣杲的生活经历坎坷。他原本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然而,尽管他才学出众,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从而无法跻身仕途,实现报国之志。这使他深感遗憾和痛苦。此外,他还曾参加抗金义军,试图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最终因战局不利而被迫解散。 在这一时期,时代背景知识需要了解南宋末年的历史状况。当时,金国南下侵略,南宋朝廷忙于应对外部威胁,内部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在战乱和贫困之中,对未来充满担忧。在这种背景下,董嗣杲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