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倚阑闻唤小红声。 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 粉墙东畔小桥横。 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石(1802年-1855年),原名李秉礼,字贞吾,号顽白,又号星舫,江苏昆山人。清朝官员、学者、诗人。 李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烟柳轻轻摇曳,行人稀少;高楼上,风声之外传来阵阵笙乐。 依靠着栏杆,听到有人叫唤小红的声音。 熏香使人感到困倦,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深夜三点。 坐着等待,她始终没有来,只有明月照着中庭。 东边白墙下有座小桥。 起身走到花影下,用扇子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去完善
释义
1. 烟柳:烟雾笼罩下的柳树,这里用来形容月色下的柳树。 2. 疏疏:稀疏的样子。 3. 悄悄:寂静无声。 4.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房。 5. 风外:在微风之中。 6. 吹笙:吹奏乐器笙。 7. 倚阑:靠在栏杆上。 8. 唤:呼唤。 9. 小红:指女子,这里可能指的是歌妓。 10. 熏香:点燃的香薰。 11. 玉漏:古代计时器,用于计算时间。 12. 三更:子时,深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13. 坐待:坐着等待。 14. 不来:指所期待的人或事物没有出现。 15. 来又去:指时光的流逝。 16. 一方:一片。 17. 中庭:庭院中。 18. 粉墙:白色墙壁。 19. 东畔:东边。 20. 小桥横:小桥横跨水面。 21. 起来:站起来。 22. 花影下:花朵投影的地方。 23. 扇子:用来扑打飞萤的扇子。 24. 飞萤:萤火虫。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石的词牌名之一。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景象。词的开头两句“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以烟雾弥漫的柳树和悄然无声的夜色为背景,突显出画楼的壮观和笙声的悠扬。接下来两句“倚阑闻唤小红声。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则是作者在窗前听到有人呼唤的声音,伴随着香气四溢的熏香,夜幕已经降临到深夜三点钟。 上片描述了宁静的夜晚气氛,而下片则表现出了作者的期盼与无奈。“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翘首以待的心情,然而时光流逝,等待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粉墙东畔小桥横。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这两句则将画面转向东方的小桥和树影婆娑的花丛,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空虚和对现实的失望。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李石的一首描绘江湖风光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1178年前后,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形势较为稳定,但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压力。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石于靖康之难后避难江南,辗转多地。他曾在江西、湖南等地任官,因个性刚直,不齿官场腐败,多次辞官回乡。这一时期,李石在江湖之上漂泊不定,体会到了民间百姓的疾苦。他在晚年回到家乡江西庐山,过着隐逸的生活,开始创作大量以江湖为主题的作品。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政权与金国和谈,达成了暂时的和平。但由于金国势力日益壮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朽,民生凋敝。然而,这种时代背景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文人在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同情。李石的《临江仙》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