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雪窦希叟
舌本澜翻千丈雪,眼青锦镜一壶冰。
瞎馿种草有如此,灭却凌霄正续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口腔里滔滔不绝地涌出千丈之深的雪(指语言丰富),眼中一片青色如镜的水面倒映出一壶冰(比喻观察事物的敏锐和冷静)。正如驴子在草地上胡乱走动也能找到水源一样,这恰恰是熄灭凌霄宝殿的灯火、点亮心灯的过程。
去完善
释义
《寄雪窦希叟》是宋僧释惟一写给雪窦山僧人希叟的诗。此诗以象徵手法表达佛家哲理。
1. "舌本澜翻千丈雪":描述高僧说法时口若悬河的才情。澜翻,形容口才流利。千丈雪,比喻言辞高洁。
2. "眼青锦镜一壶冰":描述高僧心境冷静清晰。眼青,眼睛明亮有神。锦镜,光华如锦的明镜,象征清澈的心境。一壶冰,整座冰山喻指心静如水。
3. "瞎馿种草有如此":暗含禅宗公案“老僧骑驴不看道”的典故,表达悟道不在言语表露,而在内心体验的深意。瞎馿,指悟性不足的人。
4. "灭却凌霄正续灯":劝勉希叟要继续发扬佛法,将智慧传给他人。灭却,消除。凌霄,居高临下,此处喻指佛家至高境界。续灯,接替前人的事业,这里指传播佛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惟一(1532-1606)所作,题目中的“雪窦希叟”指的是诗人的好友、禅宗高僧雪窦希叟禅师。诗人在这首诗中以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描绘了雪窦希叟的学识渊博与道德高尚,并对他的禅宗教诲表示由衷的敬意。
首句“舌本澜翻千丈雪”中,“舌本澜翻”意味着滔滔不绝地说话,这里用来形容雪窦希叟禅师口才出众,能言善辩。而“千丈雪”则象征其思想的纯洁和高尚。第二句“眼青锦镜一壶冰”,“眼青”代表目光明亮,“锦镜”指如锦缎般的光泽,“一壶冰”意味着透彻明晰的心境。这句诗赞美了雪窦希叟禅师目光敏锐,洞察世事的能力。
第三句“瞎馿种草有如此”,使用了禅宗典故。据传,有僧人问赵州从谂:“还有不病的和尚吗?”赵州回答:“有,但像东家的瞎驴一样。”诗人以此比喻雪窦希叟禅师虽然外表平凡,但内心智慧丰富。第四句“灭却凌霄正续灯”,“灭却凌霄”是指驱散烦恼,“续灯”则代表着继承佛教真理的使命。整句意思是,雪窦希叟禅师以他的智慧和教诲,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困扰,延续了佛灯的光芒。
全诗通过生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雪窦希叟禅师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雪窦希叟是宋代诗人释惟一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南北宋之交,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南宋灭亡前夕,金国、蒙古等外敌入侵,战事频发,民生疾苦。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释惟一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时局密切相关。他在雪窦山创建了雪窦寺,并担任住持,广结善缘,弘扬佛法。然而,随着战乱的逼近,他的寺院也受到了影响,僧侣们四散逃难,寺院被毁,这使他对国家、民族的苦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释惟一在寄雪窦希叟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当时战乱和民不聊生的忧虑。他以雪窦山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景色,以及他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回忆。这些美好的回忆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深沉的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