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
庭下晓来霜,菰顿芭蕉折。
络石瘦菖蒲,独抱青青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庭院下的白霜显得格外明亮,而一旁的水草和芭蕉在霜冻下已经略显萎缩。相比之下,缠绕在石头上的瘦小菖蒲依然挺拔翠绿,独自坚守着生命的尊严。
去完善
释义
《初霜》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秋天早晨庭院中初霜降临的景象。以下是词句注释:
1. 庭下:庭院之中。
2. 晓来霜:指清晨降下的初霜。
3. 菰: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即茭白。
4. 顿:立刻,马上。
5. 芭蕉: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叶片宽大,常绿。
6. 折:断折,这里指叶片被霜冻折断。
7. 络石:一种常绿藤本植物,茎呈螺旋形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8. 瘦:稀疏,不茂盛。
9. 菖蒲: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常用于制作香料和草药。
10. 独抱:独自坚守。
11. 青青节:指菖蒲坚韧的茎杆。
去完善
赏析
《初霜》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作。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庭园中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秋霜带来的自然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彰显出的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庭下晓来霜,菰顿芭蕉折”两句,描述了庭院在清晨时分被霜覆盖的景象。“菰顿芭蕉折”意味着霜的到来使菰叶和芭蕉叶受到摧残,展现出秋天的肃杀之气。然而,这种萧瑟的景观并没有让作者感到悲哀,反而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生命力的存在。
“络石瘦菖蒲,独抱青青节”两句,将视线转移到另一种植物——络石和菖蒲。尽管经历了一个秋天的风霜洗礼,它们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和青翠的颜色,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作者表达了他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逆境的坚韧态度。
总的来说,《初霜》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意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霜》是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洪咨夔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直到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他才终于进士及第,进入官场。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谪。在《初霜》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初霜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金、蒙等北方民族的威胁之下,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洪咨夔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这种忧虑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如“江山如旧梦,世事总堪哀”等诗句,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