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心交如美玉

标题包含
心交如美玉
心交如美玉,经火终不热。 面交如浮云,顷刻即变灭。 对坐成参商,咫尺成胡越。 我有心交者,不见几岁月。 山叠水茫茫,含情向谁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圆,俗名李升,字子实,号中峰,又号幻住道人。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生卒年约为公元1236年至1308年。 释智圆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成年后,他进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心灵相交如同美玉一般珍贵,经过时间的磨练仍然保持清凉。而表面的交往则像浮云般变幻莫测,顷刻间便消失无踪。面对面相处也可能变成隔阂重重,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我渴望与真心相交的朋友共度时光,却已过去了漫长的岁月。山水之间弥漫着深深的情感,又能向谁倾诉呢?
去完善
释义
1. 心交:指的是真心相交的朋友。 2. 美玉:这里形容珍贵而纯净的友情。 3. 经火终不热:比喻经过考验,真正的友情不会变质。 4. 面交:表面上的交情。 5. 浮云:用来形容虚浮不定的事物。 6. 顷刻:一瞬间的意思。 7. 变灭:消失,变化无常。 8. 对坐成参商:指的是面对面却如同相隔千里。 9. 咫尺成胡越:即使近在咫尺也感觉像远在天涯。 10. 有心交者:有真心相待的朋友。 11. 不见几岁月:指很长时间没有见面。 12. 山叠水茫茫:形容山水阻隔,难以相见。 13. 含情向谁说:情感无法得到宣泄和倾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变幻莫测和真挚情感的珍贵。诗人以美玉和浮云为喻,巧妙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社交关系:“心交如美玉,经火终不热”象征着坚贞不移的深厚感情;而“面交如浮云,顷刻即变灭”则揭示了表面化、虚伪的人际交往。 紧接着,诗人通过“对坐成参商,咫尺成胡越”这一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这两种社交形态之间的鸿沟。这与他在诗中感叹的“我有心交者,不见几岁月。山叠水茫茫,含情向谁说”形成了呼应,表达了对真诚友谊的可贵和对孤独情感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将抽象的心交概念具象化为美玉,以及用自然界的景象渲染情感氛围,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强烈的美感。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宝贵及对虚伪社交的不满,富含深刻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心交如美玉》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智圆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中以“美玉”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之间真挚情谊的赞美。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一种清澈的心境去观察生活、感受世界,这也反映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释智圆的生活时代。他生活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禅宗文化,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禅宗思想的熏陶。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释智圆的人生经历。释智圆自幼出家为僧,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名山古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长期的游历生活中,体验了各种人生百态,这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与友人的交往过程中,他感悟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宝贵。这种情感就像美玉一样,纯净无瑕,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宋代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崇尚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修养和人生的顿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智圆受到了禅宗文化的深刻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