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监丞去岁赋岩桂
南方火老不告疲,秋物过半新凉时。
姮娥剪花趁时节,新月借色天风吹。
平生仰望婆娑影,一日坐对连蜷枝。
异时寒梅忆老伴,过眼春物真群儿。
人间著名终自疑,但取质干称文犀。
天清夜寂两相对,万里不寄长相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的火焰从未疲倦,秋天已过了大半,天气逐渐转凉。
嫦娥手捧鲜花,与新月相伴,随风飘动。
我一生都仰望着婆娑的影子,有一天坐在连蜷的树枝下。
在那寒冷的日子里,我想起了我的老朋友,那些在春天里匆匆忙忙的东西真的像是孩子们一样。
人们总会好奇我在做什么,我只是想要那个被称为文犀的质地。
当夜空变得清澈,寂静无声,我可以与你相互面对,即使相隔万里,也不必寄去长长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1. 南方火老:指火老的南方地区。火老,星名,即火星,亦为古楚国之地。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2. 秋物过半新凉时:秋物,秋天的果实;过半,指成熟了一半;新凉,凉爽的秋天。这句意为,在凉爽的秋天,南方地区的果实已经成熟了一半。
3. 姮娥剪花:姮娥,嫦娥的别称,这里代指月亮;剪花,采摘花朵。这句意味着月亮照耀下的桂花仿佛被嫦娥采摘下来一般美丽。
4. 婆娑影:形容树影摇曳的样子。这句意为,平生最喜欢观赏婆娑起舞的树影。
5. 一日坐对连蜷枝:一日,某一天;坐对,面对面地坐着;连蜷枝,指桂花树枝。这句意思是某天坐在桂花树下欣赏满树的桂花。
6. 异时寒梅:指未来的梅花开放季节;异时,未来的时候;寒梅,冬天的梅花。这句是说,等到冬天梅花开放的时候,就会回忆起今天的情景。
7. 过眼春物真群儿:过眼,转瞬即逝的事物;春物,春天的景物;真群儿,真的就像一群孩子。这句表示春天里的花朵繁茂,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8. 人间著名终自疑:著名,指声名显赫的人;自疑,自我怀疑。这句说,声名显赫的人终究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9. 但取质干称文犀:但取,只选取;质干,本质和主干;称,比喻;文犀,有纹彩的犀牛角,这里比喻美好的品质。这句意味着,只要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主干,就能得到好的评价。
10. 天清夜寂两相对:天清,天空晴朗;夜寂,夜晚寂静;两相对,相互映照。这句表示晴朗的夜空与桂花的清香相映成趣。
11. 万里不寄长相思:万里,遥远的距离;不寄,无法传递;长相思,长久的思念之情。这句意味着,相隔万里的亲人友人之间,不能寄托彼此的长相思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监丞去岁赋岩桂”,表达了诗人对岩桂的赞美和欣赏。诗人通过描述南方季节的变化、月亮的圆缺以及桂花的生长状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同时,诗人将岩桂比作婆娑的影子、连蜷的枝条等形象,使读者仿佛能闻到桂花的香气,感受到诗人的热情与豪放。在尾联中,诗人表达了对桂花的独特看法,认为桂花的知名并非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注重自身品质的提高。整首诗节奏流畅,富有动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监丞去岁赋岩桂》,是由南宋著名诗人王洋所创作的。诗中的“监丞”指的是朱鉴,而“岩桂”则是指生长在岩石上的桂花树。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诗人王洋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战乱、流亡等诸多困苦。然而,他并未被现实困境打倒,而是选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王洋以岩桂为象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他认为友情如同岩桂一样,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这种品质象征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人还通过对岩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