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虚上人

标题包含
与虚上人
止渴须是水,止饥须是饭。 参禅须是悟,成佛不待旦。 伽陀有底急,休来问老汉。 既来无奈何,拄杖蓦头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参禅:佛教术语,指通过冥想、静思等方式来洞察实相,理解生命真谛。 2. 偈陀:即“伽陀”,亦作“偈颂”,梵语Gāthā的音译,意为“讽诵”,指一种佛经文体,每篇四句。 3. 究竟:此处的意思是追问到底、穷根究底的意思。 4. 老汉:是对老年男性的昵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老哥”、“老伯”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止渴须是水,止饥须是饭”比喻人们要解决根本问题需采取正确方法,接着用“参禅须是悟,成佛不待旦”表明通过领悟和修炼才能达成佛教的理想境界。作者释慧空认为急于求得答案的修行者应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在寻求教诲时不可浮躁。最后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面对执着的修行者,作者拿拄杖轻轻一敲作为提醒的场景。整首诗诙谐且富有哲理,传达出禅宗乐观而又智慧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虚上人》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简朴。 在这个时期,释慧空(又称守诠)作为一名云游四方的僧人,在各地寺院留下了许多诗篇。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佛教信仰的坚定追求。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清新、脱俗而著称,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与虚上人》一诗中,释慧空通过描绘山寺的自然风光和僧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虚上人志同道合的友情和对清净禅林的向往。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希望通过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