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入袂轻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思残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酒宴接近尾声时,心中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滋味,仿佛是在思念这即将逝去的暮春时节。

去完善
释义
酒阑:酒宴将尽;残春: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轻风”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上阕通过描写宴会的繁华与人物的盛装,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一番红粉为谁新”一句,更点明了这种虚无缥缈的怅惘情绪。下阕转入深沉的回忆,“团扇只堪题往事”暗示着曾经的美好已成过往,而“新丝那解系行人”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无可奈何。最后以“酒阑滋味思残春”收束,把个人的愁绪与季节的变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婉约词风的一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086年,正值北宋中期。在这一年,苏轼在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贬谪之后,终于得以回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然而,这一时期的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党争问题,新党与旧党的矛盾日益激化。
苏轼在新党执政时期曾因反对变法而被迫离京,辗转多地,人生经历颇多磨难。此次回到汴京,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未完全摆脱党争的困扰。这使得他在面对人生际遇时,既有欣喜,又感到忧虑。
在《浣溪沙》一词中,苏轼以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美好的景致,以及人生中短暂而珍贵的时光。词中的“彩燕轻钗”、“流觞曲水”等意象,既展现了北宋盛世的风貌,也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然而,词尾的“明朝花落蜂蝶散”则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人生无常,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感慨与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