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然而天命已改,蜀汉的国运难以挽回,他虽意志坚决,最终却因操劳军务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去完善
释义
福移汉祚:指蜀汉气数已尽;志决:意志坚定;身歼:牺牲生命;军务劳:因军政事务劳累。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赞颂诸葛亮为核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卓越才华与悲剧命运。首联点明主题,通过“大名垂宇宙”凸显其永恒的声望,“肃清高”则刻画出其精神品格。颔联进一步描写诸葛亮的智慧与贡献,将他比作翱翔云霄的羽毛,形象地表现出其超凡脱俗的地位。颈联用对比手法,将他与伊尹、吕尚以及萧何、曹参进行比较,突出其无与伦比的政治与军事才能。尾联笔锋一转,感叹蜀汉气数已尽,即便有如此英杰也无力回天,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更隐含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忧患意识,体现了杜甫一贯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时年五十五岁。此时的他已进入人生的暮年,漂泊西南,寓居夔州。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国势衰微,诗人目睹现实的种种困境,不禁追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深深触动了杜甫。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咏怀古迹》组诗,以表达对这位千古名臣的崇敬与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