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峡山寺
庾岭分来峙两山,夹山成峡水成湾。
上林下石森双障,南海西江屹一关。
水若龙藏涵碧色,山如虎伏出苍颜。
人来人往消何许,谁似山长与水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描述了山水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在其中享受悠闲时光的景象。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庾岭两座山峰耸立,中间夹着蜿蜒的河流。
上部的树林和下部的岩石形成了双重屏障,连接着南海和西江的关卡。
河水如同藏着神龙的宝藏,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山脉就像伏虎一般,展现出苍茫的面容。
无论多少人来来往往,都无法消磨这里的宁静与美好。
而又有谁能像山水一样长久而悠然地存在着呢?
去完善
释义
1. 峡山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意溪镇,又称广福禅寺,是潮汕地区著名的古刹之一。
2. 庾岭:又称为大庾岭,位于江西省南部与广东省交界的山脉。
3. 峙:直立;耸立。
4. 夹山成峡水成湾:指峡山寺两侧的山形成了峡谷,水流汇集成河流,形成了一个个的河湾。
5. 上林:指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这里可以理解为泛指美丽的自然环境。
6. 下石:指山坡上的石头。
7. 森双障:意为两重障碍,这里形容山体陡峭,道路险峻。
8. 南海西江:这里分别指广东、广西两个省份,两地都靠近南海。
9. 水若龙藏涵碧色:形容河水如同被藏在地下的龙一般,颜色翠绿。
10. 山如虎伏出苍颜:形容山势如同老虎匍匐前行,展现出苍茫的面容。
11. 人来人往消何许:指人们来来往往,无法得知他们究竟在寻求什么。
12. 山长与水闲:指山与水之间,一种宁静悠然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峡山寺为主题,描绘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首联写峡山寺位于两座山脉之间,夹山成峡,水流成湾,展现了其自然地理的特色。颔联进一步描述了寺庙周围的景物:上林、下石构成的双障,以及南方和西方屹立的关卡。颈联用“龙藏”和“虎伏”来形容水和山的形态,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性。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同时暗示了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互融合,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峡山寺》是南宋诗人包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峡山寺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人情怀。
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北方金国崛起,边疆战事频繁,国力日渐衰弱。诗人在此时选择了归隐山林,不再为世事纷争所扰,以豁达的心境欣赏眼前的景色,体会到宁静和平的自然之美。
在这首诗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包恢在南宋末期复杂政治背景下,选择了恬淡的出世态度,表达了文人墨客对现实的不满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