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泉
泉动涌联珠,泉静湛片玉。
渊源出以时,动静清可掬。
凭栏冰雪寒,敛袵毛发肃。
内以洗我心,外以刮我目。
偶离京尘来,对此歌不足。
咏归五六人,犹疑自沂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泉水流动时会形成一连串的水珠,静止时则变得清澈如玉。
泉水的源头是按时而出,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显得干净得可以捧起来。
站在栏杆旁感受到冰雪般的寒冷,整理衣襟的同时也会让头发变得肃穆。
这水既能洗涤我的内心,又能擦亮我的眼睛。
偶然间离开了京城里的纷扰,对着这样的景色唱歌都觉得不够。
五六个人一起咏而归,好像在怀疑自己是来自沂水的沐浴者。
去完善
释义
《观泉》注释:
1. 包恢:字宏父,南宋学者。
2. 渊源:喻指事物的本源。
3. 以时: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时间。
4. 清可掬:形容泉水清澈得可以捧起来。
5. 凭栏:倚着栏杆。
6. 冰雪寒:形容泉水寒冷如冰雪。
7. 敛袵: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8. 洗我心:用泉水洗涤内心的污浊。
9. 刮我目:用泉水擦亮眼睛,看清事物。
10. 京尘:京城中的尘嚣纷扰。
11. 咏归:吟咏归去之意。
12. 五六人:泛指众人。
13. 沂浴:指孔子与其弟子在沂水沐浴的故事,这里用以比喻人们在泉水边沐浴净身。
去完善
赏析
《观泉》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看泉水的过程,以及泉水带给他的感受。诗中的"泉动涌联珠,泉静湛片玉",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动态和静态美。"渊源出以时,动静清可掬"则表达了泉水清澈可掬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泉水的源头与生命的起源有关。
在观赏泉水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寒冷与肃穆,这也让他产生了内心的反省。"内以洗我心,外以刮我目"便是这种内心变化的写照,意味着泉水洗涤了他的心灵,使他能够以更清晰的目光看待世界。
最后,诗人提到他偶然离开了城市的纷扰,来到这美丽的泉水边,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咏归五六人,犹疑自沂浴",诗人将自己与同伴们比喻为在沂水沐浴的古人,寓意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泉》是南宋著名诗人包恢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包恢作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民生疾苦。
当时,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问题。在外部,北方的金朝对南宋虎视眈眈,边境局势紧张;在内,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官员腐败等问题频发。在这种背景下,包恢深感忧虑,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唤起民众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此外,包恢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曾担任过州郡的官员,亲眼目睹了民间的困苦生活。这使得他在《观泉》一诗中,通过对山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