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

标题包含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 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 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 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混乱的世界中,有如九曲黄河般蜿蜒曲折,唯有那片广袤的太空才如同一面明亮清晰之镜。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每个人都是随波逐流的,而只有那些目光坚定的人才能够独善其身,保持清醒。他们像孤独的峰顶一样,独立于众山之上,引领着大山的方向。他们的基础固然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大众,但为了更大的成就,他们仍在不断地努力与提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浊世:不洁之世界,泛指社会黑暗时期或世俗纷扰之环境。 2. 九黄河:原意是指浑浊的黄河水,比喻污浊的世界。此处引用“九河”一词象征污浊的社会环境。 3. 太虚:太空,天空,天宇。与“黄尘”相对而言。 4. 混混: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 5. 随流:随着河流流向低处。这里表示随波逐流,顺其自然。 6.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眼睛明亮而有神采。 7. 独醒:单独清醒的人,意指与众不同,独立思考。 8. 孤峰:独自屹立的山峰。 9. 众山领:山峰之间的山脉与丘陵。 10. 根基:基础,根本。 11. 超然:超越常人的境地。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中,作者包恢以黄河和明镜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俗的混沌与内心的清醒。浊世的混乱如同汹涌的九曲黄河,而内心的清明则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在这样一个浑浊的世界里,人们大都随波逐流,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接下来的两句“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则是用山峰作为象征,表达了那些能够独立独行、引领潮流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他们像一座孤独的峰峦,傲然屹立于群山之巅,成为众人的楷模。 最后两句“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则是对这些人卓越品质的赞美。他们的基础深厚,超凡脱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辛勤的培育。然而,他们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这首古诗,是由南宋著名文人包恢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45年至1162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包恢的个人生活并不平静。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一生却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动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时期。内部政治腐败,人民疾苦;外部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疆土逐渐丧失。在这种背景下,包恢的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一》这首古诗,是包恢在面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双重挑战时,用文字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