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
绛艳由来拒早霜,金英自欲应重阳。
主人昔意兼新意,并为寒葩两种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鲜红的花朵盛开以抵御早霜,金黄的花儿正适于重阳节。
主人既有过去的热情也有新的情意,它们共同为寒冷的花瓣带来两种香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绛艳:这里指木芙蓉。
2. 拒早霜:抵抗寒冷,形容木芙蓉的耐寒特性。
3. 金英:这里指菊花。
4. 应重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此时是菊花盛开的季节。
5. 谯郡:地名,位于今安徽亳州一带,古代此处有著名的木芙蓉和菊花种植。
6. 寒葩:冷艳的花朵,这里指木芙蓉和菊花。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述了木芙蓉和金菊两种花的特点,展现出它们各自不同的美。“绛艳由来拒早霜”表明木芙蓉在深秋时节依然保持鲜艳的色彩,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而“金英自欲应重阳”则凸显了金菊在重阳节时的美丽与繁华。
诗人将这两种花在深秋的美好景象融为一体,传达了她们共同的美丽和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能如这两种花一般,抵抗风霜,展现坚韧的生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中丞晏尚书木芙蓉金菊追忆谯郡旧花》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1127年的宋朝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年间,历经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后,国家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宋庠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历任三朝,担任过参知政事、御史中丞等要职,对于世事沧桑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位文人墨客在生活中品鉴花木之美,借以表达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这首诗歌中,宋庠通过描绘木芙蓉、金菊这两种美丽的花卉,表达了他对故乡谯郡的眷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人们对于安定和平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而诗歌中的美好景色也暗示着对国家富饶昌盛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