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标题包含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姪,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疎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羇心祗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绩(590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初年著名文人、隐士,隋朝大臣王通的弟弟。 王绩早年颇有才华,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在隋朝时期,曾任秘书省正字、扬州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期旅行在外,不知不觉已经年华老去,却依然未能回乡。突然有一天,在家门口遇到了来自故乡的人。于是纷纷放下手边的事情,激动地相握,共饮一杯。亲切地询问朋友和亲人的近况,仔细地问询孩童们的生活。家乡的亲戚朋友众多,你们有谁去过那个美丽的池塘?我想知道曾经的家园还在不在,新的树木是否已经种植。那里的柳树排列得稀疏还是紧密,茅屋是宽敞还是窄小。曾经移植的那片竹林现在在哪里,又种了几株梅花呢?家乡的河流是否依然源源不断,河边的石头上是不是早已长满了青苔。果园里的果实哪个最先成熟,林子里的花儿什么时候最繁茂呢?我心怀疑问,希望你们如实告知,不必猜测。不久之后,我会回到家乡,亲手耕作那片土地。
去完善
释义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是唐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旅泊:指离家在外漂泊。 2. 忽逢:突然遇到。 3. 门前客:在家门口遇到的客人。 4. 道发:谈论起。 5. 故乡:诗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6. 敛眉:皱眉,表示悲伤。 7. 握手:表达对故乡亲人的亲切感。 8. 破涕:停止哭泣。 9. 衔杯:举杯喝酒。 10. 殷勤:热情周到。 11. 屈曲:曲折地打听。 12. 衰宗:衰落的家世。 13. 弟姪:兄弟姐妹的孩子们。 14. 若个:哪个。 15. 赏池台:欣赏园林景观。 16. 柳行:一排柳树。 17.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小屋。 18. 经移:经过迁移。 19. 渠当:估计。 20. 无绝水:源源不断的流水。 21. 石计:估计石头上的青苔。 22. 院果:院子里的果实。 23. 林花:树林中的花朵。 24. 羁心:思乡的心情。 25. 为报:回答。 26. 不须猜:不需要猜测。 27. 行当:将要。 28. 下泽:低洼湿润的地方。 29. 去剪:去修剪。 30. 故园莱:家乡的杂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诗人王绩长期漂泊在外,突然遇到了故乡的乡亲,内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通过与故人的交谈,了解到故乡的许多情况,如家族的变迁、老宅的状况等,这些都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结尾处,诗人表示,一旦有机会,就要回到家乡去,亲自去看看那些熟悉的景物。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605年左右,即隋炀帝统治时期。此时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已经接近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而北方的突厥族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内外交困的形势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王绩在这个时期过着隐逸的生活,以保全自身。然而他并未完全割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百姓疾苦的忧虑。这首诗歌就体现了他这一时期的内心矛盾:一方面向往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另一方面又对故乡的纷扰局势充满关切。诗中的“京”指的是当时的国都长安,而“故园”则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绛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