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祭修斋决疑颂 第二疑:现见世人病患,祭祀获安,何言无福耶?颂曰:
正信天龙护,邪神岂奈何。
但知常念佛,灾怪自消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天龙:佛教中的天神与龙神,此处寓意佛祖的庇佑。
2. 邪神:邪恶的神明或妖怪,这里指代那些给人们带来病痛困苦的恶灵。
3. 念:思念、挂念,这里指的是时常在心中默念佛号。
4. 灾怪:灾难与怪异现象的总称,这里指代世间的病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改祭修斋决疑颂》是宋朝僧人释遵式的作品,旨在解答关于信仰和疾病的问题。诗人以佛教的慈悲和智慧为出发点,向信徒宣扬了正确的信仰态度和消除灾难的方法。在这首诗中,他以龙天护法来比喻正信的力量,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邪神的侵害。
“正信天龙护,邪神岂奈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认为只有真正信奉佛法,才能得到天龙护法的庇佑,而邪神则无法造成伤害。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正信与邪神的影响力,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接着,诗人进一步指出,“但知常念佛,灾怪自消磨”。这意味着,只要心中有佛,时常念佛,一切灾难和怪异都将自然消散。这种观念表达了诗人对信仰力量的深深信任,强调内心的清净和虔诚才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劝诫世人坚定信心、坚持正信的思想。通过阐述信仰的力量以及战胜困境的方法,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启示性和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改祭修斋决疑颂 第二疑:现见世人病患,祭祀获安,何言无福耶?颂曰:》释遵式这首诗歌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释遵式是五代时期的著名佛教高僧,他在这一时期内致力于佛教的弘扬和传播,并对佛教教义进行深入研究。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曾经历过战乱和贫困,但他始终坚持信仰,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帮助他人。
在释遵式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通过祭祀神灵可以获得平安和幸福。然而,释遵式在诗歌中指出,真正的幸福和平安并不来自于外在的神灵,而是源于内心的修行和对佛法的领悟。他用这首诗歌来启示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