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 其二
燕支山头秋叶脱,白龙堆下沙如雪。
胶筋漆力胡马肥,骠骑提兵辞玉阙。
万甲光寒若流水,杀气高随鼓声超。
雕弓一发落欃枪,连天氛祲清如洗。
金节牙旗入汉关,捷书晓奏天开颜。
玉麟喷香满瑶殿,黄麾仗里排千官。
小臣拜舞彤庭下,一寸丹心愿摅写。
安边上策古岂无,戒在穷兵事戎马。
但敷文德怀百蛮,边尘不动弓刀闲。
汉人耕种胡人猎,陛下圣寿齐南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燕支山:古代西北地区的一座山名,位于今中国甘肃境内,相传因燕国公主在此哭泣而得名。
2.白龙堆:古代新疆的一个沙漠地带,现在已不再使用此名称。
3.胶筋漆力:形容马的强壮有力。
4.骠骑:古代高级武官的官职,此处指代高级将领。
5.辞玉阙:离开皇宫的意思。
6.万甲光寒:形容士兵们身着盔甲,显得威风凛凛。
7.雕弓:雕刻精美的弓箭,这里指弓箭手。
8.欃枪:古代的一种兵器,类似于长矛。
9.氛祲:天气阴沉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战场上的气氛。
10.金节牙旗:指代军队的仪仗。
11.汉关:古代汉族地区的重要关卡。
12.捷书: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
13.彤庭:宫殿中的红色柱子,这里指代朝廷。
14.小臣:作者自谦之词。
15.丹心:赤诚的心意。
16.安边上策:指安定边疆的策略。
17.戒在穷兵:告诫不要过度用兵。
18.百蛮: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统称。
19.边尘不动:边境安宁,没有战争。
20.弓刀闲:武器闲置不用。
21.耕织:农耕和织布,这里泛指生产劳动。
22.猎:打猎。
23.圣寿:皇帝的年龄。
24.齐南山:表示长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塞下曲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刘才邵的作品,描述了古代边疆战场的情景。通过对燕支山、白龙堆等边疆地标的描绘,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自然风光。同时,诗中还表现了皇帝派遣英勇的将领提兵出征,英勇抗击外敌的故事。
诗句中的“胶筋漆力胡马肥”和“雕弓一发落欃枪”展现了将军的英勇气概和精湛的武艺。而后一句“连天氛祲清如洗”则表现出了战争的惨烈与胜利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氛围。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的期盼,希望用德惠来安抚外邦,达到边尘不动、弓刀闲的理想状态,最后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刘才邵所创作的。这首诗具体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代山河破碎,战争频繁。刘才邵身处其中,深刻体会到了民众的生活疾苦。虽然他在当时并未参军参战,但他的作品中却屡屡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怀。
他在这首诗中,借描写边塞风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意。一方面通过对塞外边关、胡马秋风的描绘,展现了豪放的战斗场面;另一方面,又通过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出对人类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反映了刘才邵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度关切和对人民的深深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