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睡起饮茶
虚堂清簟午抛簪,人静疏帘映昼阍。
身过中年心已倦,病因烦暑气常昏。
紫烟碧月天初赐,乳窦寒泉世莫论。
尘味暂忘惟嗜此,更无余思到芳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荡荡的屋子,清凉的竹席上,中午时分,我正要摘下头饰;此时人们安静,稀疏的窗帘映衬着大门。我已经过了半百之年,身心俱疲;这场病,是因为这令人心烦的炎热让我常常感到头昏脑涨。那紫色的烟雾、碧绿的月亮仿佛是天赐的礼物;而那来自山间乳窦的清泉,是世间无与伦比的享受。在此刻,我只想暂时忘记尘世的纷扰,只专注于这甘美的山泉;不再有多余的心思去关注那些酒樽里的美酒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虚堂:宽敞的厅堂,这里指书房或客厅。
2. 清簟:清凉的竹席。
3. 午抛簪:指午后休息时摘去头冠,表示休闲放松的状态。
4. 疏帘:稀疏的窗帘,透光性较好。
5. 昼阍:白日里的门房,这里形容室内的光线明亮。
6. 身过中年:指出生年已过中年的阶段,即四五十岁的年纪。
7. 心已倦:表达心情疲倦,对未来感到迷茫。
8. 病因烦暑:指因夏季炎热而导致的身体不适。
9. 气常昏:感到头昏脑胀。
10. 紫烟:指茶的烟气,这里代指煮茶。
11. 碧月:形容茶汤颜色如碧绿的月亮,这里形象地描绘茶汤的色泽。
12. 天初赐:比喻上天的恩赐,表达对茶叶品质的赞美。
13. 乳窦:茶叶泡出的白色泡沫,如同乳汁般细腻。
14. 寒泉:清凉的泉水,这里形容茶汤的口感凉爽。
15. 世莫论:世间无人能与之相比,强调茶汤品质之高。
16. 尘味:世俗之气,与茶道的高雅相对立。
17. 惟嗜此:只喜欢这样的饮品,意指品茶之爱好。
18. 更无余思:不再有其他杂念,专心品茗。
19. 芳樽:形容盛装美酒的杯子,这里指酒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午后品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午间幽静的居室环境,以及饮茶所带来的宁静心情,表达了其对茶的热爱。“虚堂清簟午抛簪”,意为诗人在夏日的正午时分抛却了工作的烦恼,暂时逃离了尘世喧嚣。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室内环境的静谧,“人静疏帘映昼阍”,暗示了其品茶时的心境平和。
随着诗篇的深入,诗人转而谈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身过中年心已倦,病因烦暑气常昏”,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转、身心疲惫的无奈与感慨。不过,诗歌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茶的赞美,表达了他以茶为伴、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紫烟碧月天初赐,乳窦寒泉世莫论”,诗人以绮丽的笔触描绘了茶色之美,同时表明茶叶之珍贵世间无可比拟。而“尘味暂忘惟嗜此,更无余思到芳樽”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在茶中的沉醉与超脱,也表明其已将品茶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睡起饮茶》是南宋诗人李光创作的一首描绘品茶闲适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年),正值金兵南侵、南宋政权初立的历史时期。
李光本人曾积极参与抗金事业,但因与秦桧等权臣政见不合而遭贬谪。在此艰难时刻,他选择以茶为伴,借茶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品质。
在宋朝,茶文化盛极一时,茶叶贸易繁荣,文人墨客亦多喜好品茗,尤其在建炎年间,茶宴成为士大夫们交际的重要场合。同时,宋代茶事的兴起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雅致、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李光通过描绘品茗的闲适场景,巧妙地表达了对自己遭贬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局势的关注。这首诗既有浓厚的历史时代气息,又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其成为南宋茶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