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涵碧亭三首

标题包含
涵碧亭三首
杖藜乘兴纵幽寻,野寺松篁蔼翠阴。 流水潺湲如有恨,白云舒卷本无心。 龙钟谁识天津叟,高卧曾为梁甫吟。 静秦瑶琴聊自适,只应风月是知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拄着杖藜,我兴致勃勃地探索这个清幽的世界,路边的寺庙、松树和竹子都在翠绿的树荫下显得格外宜人。流水的声音似乎带着一丝遗憾,而飘浮的白云却展示着无心的悠然。谁会认识我这个沧桑的老头呢?曾几何时,我也曾在高山上悠闲地弹唱那首《梁甫吟》。现在,只有风和月能懂得我的内心世界,我用一把古琴与它们相互倾诉。
去完善
释义
1. 杖藜:藜,一种草本植物,茎硬可以作拐杖;杖藜,拿着藜草做成的拐杖。 2. 乘兴:随着兴致,随意。 3. 纵:放,放纵。 4. 幽寻:寻找隐逸的地方。 5. 野寺:乡村的寺庙。 6. 松篁:松树和竹子。 7. 蔼翠阴:翠绿的环境。 8. 流水:流动的河水。 9. 潺湲:水流声。 10. 如:好像。 11. 有恨:有遗憾,不满足。 12. 白云:天上的云彩。 13. 舒卷:舒展和卷缩,形容云的形态变化。 14. 本:原本,本来。 15. 无心:没有心思,无意。 16. 龙钟:形容人老态蹒跚的样子。 17. 天津:指天河,神话中的天河架在牛郎织女之间。 18. 叟:老人。 19. 高卧:高枕而卧,指生活悠闲自在。 20. 梁甫吟:古代曲调名,又称为《泰山梁甫吟》。 21. 静秦:静谧的秦国,这里指安静的亭子。 22. 瑶琴:玉制的琴,这里指琴。 23. 聊:姑且,勉强。 24. 自适:自我满足。 25. 只应:只是应该,只是觉得。 26. 风月:风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27.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涵碧亭三首》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探访幽静的景致。诗人以杖藜为步,行至山间野寺,周围松竹翠绿,环境静谧宜人。流水潺潺,如含愁绪;白云舒展,无心所动。诗人感慨自己老态龙钟,虽有才华却未被赏识,只能以弹奏瑶琴,与风月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中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涵碧亭三首是南宋诗人曹冠于淳熙年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三篇,描绘了作者在涵碧亭周围的山水美景和抒发个人的感慨。下面从诗歌的创作时间、作者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三首诗。 曹冠是南宋著名的文人、学者,他博学多才,文采斐然。然而,他在南宋朝廷并未得到重用,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受到贬谪。这一时期的曹冠,因政治失意而对山水田园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组诗《涵碧亭三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安定。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淡化,道家、佛家思想开始兴起,文人墨客多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曹冠通过对涵碧亭周边的山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涵碧亭三首》这组诗展示了曹冠在淳熙年间的生活感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