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范蠡

标题包含
范蠡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龟蒙,字鲁望,唐朝时期文人,苏州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834年至880年之间。 陆龟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平定东吴、专心对付越国,已经是深深的祸根,这哪里是因为取得了成功而有离开的想法呢?勾践不明白其中的嫌隙,反而责怪范蠡犹如鸟喙般善变,但最后他回家还是铸造了可以提升国家实力的优良货币。
去完善
释义
《范蠡》: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1. 平吴专越祸胎深:指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过程中,他成了越国的祸根。"平吴"指的是公元前473年,越国攻破吴国都城,灭亡吴国的历史事件。"专越"是协助越王的意思。"祸胎深"意指自己成了越王的威胁。 2. 勾践不知嫌鸟喙:此句意指越王勾践只知道感激范蠡的智谋,却不察觉范蠡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威胁。"鸟喙"即鹰的尖喙,这里借喻范蠡的尖刻计策。 3. 归来犹自铸良金:这句是说范蠡尽管在越王勾践身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并没有放弃努力,仍然投身于铸造更多的人才。
去完善
赏析
《范蠡》是一首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历史题材诗。诗以范蠡作为主人公,描绘了其辅助勾践平定吴国、越国争霸的历史事件,以及他在此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和命运。 首句“平吴专越祸胎深”,即指范蠡协助勾践攻打吴国的决策,此间既有胜利的喜悦,又包含了勾践复仇的执念。这里,作者表达了他的担忧,即这场战争可能成为后来勾践专越埋下的祸根。第二句“岂是功成有去心”,反映了范蠡在成功之后并未留恋荣华富贵,而是毅然离去,隐退江湖的心境。 第三句“勾践不知嫌鸟喙”,描述了勾践无知、心胸狭隘的一面。这里使用了“鸟喙”这一意象,暗含勾践无德无能,却还责怪贤臣(如范蠡)有异心的意味。最后一句“归来犹自铸良金”,表现了范蠡具有高洁品质的一面。即便遭受勾践猜忌,他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正如良金不受沙砾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独特见解以及对道德的崇高追求。陆龟蒙借古讽今,呼吁统治者要尊重贤才,有容人之量,方能国家繁荣昌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范蠡》是唐朝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范蠡的生平为主线,表达了对这位古代名人的敬仰之情。 公元847年至860年,这是唐朝晚期的一个阶段,也是陆龟蒙生活的时代。这个时代政治动荡,国家局势不稳,藩镇割据严重。陆龟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际遇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对自己的才能和命运产生了怀疑。 范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在越王勾践时期担任国相,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实现了越国的复兴。之后,他放弃了荣华富贵,改名换姓,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被誉为“陶朱公”。陆龟蒙对范蠡的这种传奇人生充满了敬意,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范蠡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