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绝句寄题毗陵驿

标题包含
又绝句寄题毗陵驿
曾持使节驻毗陵,长与州人有旧情。 为向驿桥风月道,舍人髭鬓白千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铉(917年-992年),字鼎臣,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徐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延休是五代时期的学者。徐铉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和书法。 在南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担任使者驻扎在毗陵地区,长久以来和当地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只为了向驿站附近的风月大道告别,那位官员的胡须都白了一千根。
去完善
释义
【毗陵】古地名,即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 【驿桥】古代供官员、驿马通行的桥梁,泛指驿馆周边的桥梁。 【舍人】原意为官吏的谦称,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 【髭鬓】胡须和鬓角,这里指代头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回忆往昔驻留毗陵驿站的经历,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的深厚感情。同时,以“驿桥风月道”为背景,描绘了岁月沧桑的画面,暗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白发丛生。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怀旧之情,又有感慨岁月之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绝句寄题毗陵驿》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文人徐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50年左右,此时正是南唐中兴的时期,由于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背景下,徐铉的故乡中原地区战火连天,他远离故土,寓居在南方,使得他在毗陵驿(今江苏常州)倍感思乡之情。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前夜。一方面,军阀割据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导致民生困苦;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确立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可能。徐铉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位文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深感忧虑,同时又对自己的才能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首诗以寄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描述江南水乡的美景,反映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