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十题·归隐桥
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
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竺峰寺里听讲解,归来休息新桥旁。
庭院幽静林木间,老来隐逸伴烟雾。
去完善
释义
1. 谢讲:辞去讲席,意指辞掉讲坛上的职务,这里指放弃教书的职业。
2. 竺峰:浙江天目山山峰名。
3. 归隐:这里是元净大师在辞掉教书职业后,选择在天目山下的桥边结庐隐居。
4. 新:刚刚建成的。
5. 此桥:指元净大师居住附近的桥梁。
6. 结林表:在树林的高处建屋而居。
7. 烟霄:云雾飘渺的天空,借指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谢讲竺峰寺,归隐新此桥”开篇,表达了自己离开讲堂、回归山林的向往。这种向往源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红尘俗世的厌倦。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描述了寺院环境的清幽和自身对隐居生活的投入,“院幽结林表,身老寄烟霄”。这里的“结林表”描绘了寺庙周围繁茂的树林,而“寄烟霄”则传达了诗人寄身于烟雾缭绕的山林中的意境。整体而言,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在山中修道的闲适生活,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龙井十题·归隐桥》,是南宋诗人释元净所作。释元净,字无疾,号卧云居士,是一位在禅宗和净土宗之间行走的修行者。他曾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寺出家为僧,对禅诗颇有研究。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动荡时期,金兵入侵,国家分崩离析,人民生活困苦。释元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择离开世俗纷扰,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段时间里,释元净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云游四海,广结善缘,也曾在灵隐寺潜心修行,领悟佛法真谛。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心境平和,对生活的磨难和痛苦已经释怀。
此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当时的时代相关。南宋时期,佛教发展迅速,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参禅悟道,寻找内心的安宁。释元净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追求。在这首诗中,他以归隐桥为题,表达了对归隐山林、远离世俗纷扰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