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归雁山

标题包含
送僧归雁山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 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了,大雁回到雁荡山的山麓,试问龙湫瀑布是否已准备好迎接我们。 看着悬崖边上千丈高的瀑布,我看得入迷,甚至忘记了身上的袈裟已经被瀑布溅起的水花打湿,这该怎么办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释文礼: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僧。字次伽,号栖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多写五言诗,其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志向与情感。 2. 雁山:原名北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以山水奇秀闻名。有“东南第一山”之誉。相传古人看到大雁南飞时在此山过夜,故称“雁山”。 3. 阿:山的曲隅。山阿即指在山中隐蔽的地方或拐弯处。 4. 为问:提出疑问。龙湫:又名西龙潭,是雁荡山的一处瀑布。诺讵那:又作曩齐,唐代僧人,曾游雁荡山。这里代指山中其他隐者。 5. 高崖千丈雪:描绘雁荡山的壮美景色,千丈高崖上的积雪。 6. 伽梨:梵语“袈裟”的音译。僧人所穿的法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先,通过“秋来归去雁山阿”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来临时的氛围,以及诗人对归去的期待。其次,“为问龙湫诺讵那”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最后,“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不顾及自己的穿着被打湿,展现出诗人热爱生活、享受自然的美好品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归雁山》是宋代诗人释文礼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正处于南北分治的阶段,北方由金朝统治,南方则建立了南宋朝廷。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佛教发展繁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亲近佛门的经历,写诗颂佛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释文礼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佛教的哲理思考,又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雁山为背景,表达了送别友人归山的深情厚意。雁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区之一,也是禅宗五山之一的雁荡山所在地。诗中的“禅扉”、“定起”等词汇都体现了佛教修行的理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