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可叹的是,那座青冢早已荒芜湮灭,但昭君当年拨动的哀婉琴音,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去完善
释义
青冢:昭君墓,因其周围草木长青而得名;哀弦:悲凉的琴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从昭君初入匈奴写起,描绘了她身处异域时复杂的心境。开篇两句展现了送亲队伍的浩荡场景,却隐含着昭君离别的孤独与无奈。“含情欲说独无处”一句尤为动人,揭示了她在陌生环境中无法言说的内心世界。接下来“黄金捍拨春风手”等句,则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昭君的才情与优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下半部分转入议论,“汉恩自浅胡自深”点破主题,表明昭君虽远离故土,却并未完全失去幸福的可能性——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心灵上的共鸣。最后两句则升华全诗,通过对昭君墓地现状的感慨,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记忆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更借此反思了人性深处对于知己与归属的渴望,使作品兼具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作者王安石在推行变法过程中遭遇重重阻力,内心充满矛盾与苦闷。他借咏史抒怀,以王昭君的故事为题材,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此时的王安石已过知天命之年,仕途坎坷让他更能体会昭君远嫁异乡的孤寂与无奈。诗中既写昭君离汉时的凄凉,也描绘她在胡地抚琴思乡的情景,更借“汉恩自浅胡自深”道出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