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
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
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
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没有区别对待他人,是人心有所差异。
人们有亲近和疏远之分,但我并无你我之别。
不论水路、陆地或空中,我都同等看待一切生命。
无论尊贵卑微,它们都与我一样重要。
连我也不是我自己,何况是你呢?
你我皆不存在时,就像水泡融入了水中。
去完善
释义
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普爱众生的思想。首联以“我”的视角讲述人与人并无本质差别;颔联通过对比亲疏关系来体现众生平等的理念;颈联举例了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表现无论富贵贫贱,都应待之以公平、宽容的态度;尾联深化主题,探讨“我”与“你”的概念,强调只有抛开成见、回归自然本性,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哲学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我关系的独特理解。首先,诗中提到“我不异人,人心自异”,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和别人并无本质差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人心。接着,诗人以亲疏、贵贱、尊卑为例,指出人们往往在这些方面有所区分,却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统一性。最后,诗人提出“我尚非我,何尝有你”的观点,意为“我”并非固定不变的实体,正如水泡最终会融入水中,一切分别终将归于统一。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观念,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我》是宋代诗人张伯端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末年,此时中国正处于一种文化繁荣、思想多元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张伯端作为一名追求人生哲学的诗人,通过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创作了这首具有深厚哲学意味的诗歌。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伯端正处于他人生的成熟阶段,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深刻的程度。在这个时期,他不仅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对人生哲理有着深入的思考。这种人生经验和感悟成为他创作这首诗歌的重要基础。
此外,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也对张伯端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型期,人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日益深入。在这种环境下,张伯端开始尝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以此来启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因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哲学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人生哲理的关注和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