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标题包含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 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 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人生有一百岁的寿命,但究竟能活到多久,生老病死难以预测。昨天还在街头漫步的他,今天就已经躺在棺材里成为了一具尸体。妻子和财产在死后都将不是你的了,而在世时的罪孽将跟随你前往另一个世界,难以自欺欺人。如果有机会获得长生不老药,不去追求那是愚蠢;得到了却不珍惜,更是愚昧无知。
去完善
释义
1. 百年期:指人的自然寿命,通常认为是一百年。 2. 寿夭穷通:形容人的寿命长短和命运好坏。 3. 先知:预先知道或预测。 4. 街头:街道,此处表示繁华的市井生活。 5. 棺内:棺材里面,这里指死亡。 6. 妻财:妻子和财富,泛指世俗之物。 7. 非君有:不属于你所有。 8. 罪业:指因犯罪而造成的业障。 9. 自欺:自我欺骗,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想法持否认态度。 10. 大药:道家指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11. 争得遇:争取获得。 12. 愚痴:愚蠢和痴迷,指缺乏智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人生的无常为主题,揭示了生命过程中的诸多变化和不确定性。首先,诗人指出人的生命虽然看似有百年之久,但寿命的长短、贫富的差别却难以预测。昨天还见人在街头骑马得意洋洋,今天就可能在棺材里长眠不醒。这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 接着,诗中提到了财富与妻子并非真正属于自己,因为在我们离世之后,这些都不能跟随我们而去。同时,每个人一生都可能有过错与罪业,这些都将成为来世的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努力修炼自己的道德,以期减轻将来的业障。 最后,诗人点出修炼大道的秘诀在于求道之心,如果能遇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一定要认真对待,勤加练习,否则就会像那些错过机缘的人一样,被世人视为愚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为南宋文学家张伯端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74年前后,此时正值宋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尤其是诗歌创作蔚为大观。 张伯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然而在他的时代,科举制度成为士人跻身官场的唯一途径,却又是无数有才之人难以逾越的天堑。因此,张伯端虽然才情出众,却在科举场上屡屡受挫,长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上采取守势,对外妥协,对内加强中央集权。这使得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政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开始反思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新的哲学观念以解放心灵。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伯端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情与理想,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