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次韵九首 其九
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
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
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
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笛吹奏着柯亭的三段曲子,嘹亮悠扬的声音容易让人陷入悲伤的风中。优美动人的音乐如同从天空降临,那花落如同美酒中的泡沫一样动人。翠绿的屏风若隐若现,如玉镜般明亮在夜空中。这样的景色有谁能够描绘得出来呢?唯有才华横溢的王维老先生能做到了。
去完善
释义
1. 柯亭:地名,在浙江绍兴市。这里代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2. 三弄笛:吹奏三次笛子。这里形容音乐的美妙。
3. 憀栗:风声凄厉。
4. 易悲风:容易让人感到悲伤的风声。
5. 妙曲来天上:形容音乐美妙得如同从天上传来。
6. 飞花落酒中:形容花瓣飘落,仿佛掉入酒杯中的景象。
7. 翠屏:绿色的屏风,这里代指青山绿水。
8. 虚在望:虽然看得见,但感觉虚无缥缈。
9. 玉镜:月亮的别称,这里形容天空的广阔。
10. 迥当空:遥远地挂在空中。
11. 摹写:模仿描绘。
12. 何人解:谁能理解。
13. 王维老画工: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这里称赞王维的画技高超,能够准确传达出自然景色的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西溪的美丽景色,通过对笛声、风、落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诗人以“柯亭三弄笛,憀栗易悲风”开头,巧妙地传达了西溪美景带来的愉悦感受。接下来的诗句“妙曲来天上,飞花落酒中”则表达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心境。此外,诗人还通过“翠屏虚在望,玉镜迥当空”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西溪的美丽景致。最后,诗人以“摹写何人解,王维老画工”结尾,既是对西溪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画家王维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堪称古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溪次韵九首 其九》是宋代文学家刘跂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关注,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民生疾苦、自然美景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刘跂身处在这个时代,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他在政治生涯上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但这反而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间生活,体验自然风光。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刘跂所处的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生疾苦严重。面对这种状况,刘跂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同时,他也关注了国家政治的腐败以及官僚阶层的奢侈之风,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使得刘跂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