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景亮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答景亮二首 其一
门无车马迹,卧榻两闲人。 野服风前薄,园蔬雨后新。 丝桐叔夜操,香火浄名真。 斜日穿簷入,悠悠对隙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没有马车留下的痕迹,只有两位悠闲的人躺在榻上。身穿野外的便服,在风中显得轻薄;雨后的菜园里,蔬菜新鲜得如同刚采摘下来。弹奏着叔夜的《高山流水》曲子,燃起的香火彰显着净名的真谛。夕阳透过屋檐,洒在那悠悠的岁月缝隙中,飘散出尘埃般的时光记忆。
去完善
释义
【门无车马迹】指门口没有贵客来临的车马痕迹。 【卧榻两闲人】指在卧榻上休息的两人。 【野服风前薄】穿着简朴的衣物在风中摇曳。 【园蔬雨后新】雨后的菜园里的蔬菜新鲜亮丽。 【丝桐叔夜操】弹奏古琴的音乐,这里的“叔夜”指的是阮籍字,比喻高雅的音乐。 【香火凈名真】表达信仰佛教的真诚态度。 【斜日穿簷入】太阳透过屋檐照进室内。 【悠悠对隙尘】悠哉地看着阳光透过缝隙洒落下的尘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幽静的环境中共享宁静的时光。诗句通过“门无车马迹”和“卧榻两闲人”展现出诗人和朋友生活环境的清幽,以及他们超然物外的境界。“野服风前薄,园蔬雨后新”则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好,给人以清新之感。而“丝桐叔夜操,香火浄名真”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操和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最后,“斜日穿簷入,悠悠对隙尘”以夕阳余晖穿过屋檐的景色收尾,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也暗示出人生短暂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景亮二首 其一》刘跂是一首创作于北宋时期的诗歌。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阶段,尤其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与此同时,北宋朝廷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巩固中央集权、增强国防力量,如王安石变法等。这些变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刘跂在这个时期遭遇了人生的一系列挫折。他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这使得他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刻苦攻读,最终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朋友景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鼓励和支持。 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跂在逆境中的坚韧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友谊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