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中作四首 其二
甘作河南犬,休为燕地人。
举能羞石晋,谁复怨嬴秦。
地扼辽东海,星占析木津。
悲伤此邦旧,会遣一朝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甘愿成为河南的狗,不愿意成为燕地的人。
提到能够使石晋感到羞愧,谁还会怨恨嬴秦呢?
这里的地理位置在辽东的东边,星星占据了析木河的渡口。
悲伤的是这个地方的旧貌,相信总有一天会焕然一新。
去完善
释义
甘作河南犬:这里指刘跂自愿成为河南的子民。
休为燕地人:这里的“燕”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主要位于现在的北京一带,此处表示不想成为燕地的子民。
举能羞石晋:“石晋”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石敬瑭,他背叛中原,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这里用“举能羞”表示应该以此为耻。
谁复怨嬴秦:嬴秦指的是秦始皇嬴政,这里表示没有理由去怨恨他。
地扼辽东海:这里指辽阳地区,在宋朝时期是契丹族的地区。
星占析木津:析木是指古代的二十八宿之一,位于现在的东北地区,这里表示地理位置的重要。
悲伤此邦旧:“此邦”指的是被契丹占领的中原地区。
会遣一朝新:这句话意味着这些领土总有一天会被收复,变得焕然一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虏中作四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诗的前两句“甘作河南犬,休为燕地人”以“河南犬”和“燕地人”比喻自己身在异域,表明了诗人在异国他乡的无奈与悲哀。接下来的两句“举能羞石晋,谁复怨嬴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他认为石晋之耻(指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不值得赞扬,而嬴秦的统一六国也并非完全值得怨恨。
接下来两句“地扼辽东海,星占析木津”描绘了诗人的所处环境,他身处渤海、辽东之地,在天空中所看到的星星代表着已经远去的家园。最后两句“悲伤此邦旧,会遣一朝新”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故土的思念之情,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乡。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虏中作四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刘跂在北宋末年所作。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此时,刘跂也在金国沦为俘虏。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创作的。
当时,北宋王朝内部腐败严重,政治黑暗,民生疾苦。外患频仍,辽、金等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特别是金国,屡屡进犯北宋边境,终于在靖康二年(1127)长驱直入,攻陷都城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和大量臣民,北宋遂亡。
这首诗反映了刘跂身处困境时的感慨。他用“夜雨关河决,秋风鼓角悲”描绘了战争的惨烈;用“射雕凌暮气,惊鹿避行人”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用“昨日青楼醉,今宵白庙饥”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并对其自身命运的不幸表示了深深的哀痛。
然而,刘跂并未完全沉溺于悲观绝望之中,他坚信“中原事可嗟,志士死不辱”。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意志依旧坚定,始终抱持着崇高的信仰,充分展示了一个正直文人的坚韧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