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九首 其一
不假千头说,炽然无闲歇。
深密密处光彩顿生,明历历时混融皎洁。
若也和身放倒,随流任真。
始信百般计较不成,运用本无欠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不假千头说":"不假",指不需要;"千头说",形容非常多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需要用很多话来阐述。
2. "炽然无闲歇":"炽然",指热烈、旺盛;"无闲歇",即没有停止的时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直保持热烈的势头,没有片刻的休息。
3. "深密密处光彩顿生":"深密",表示深入、隐秘;"光彩顿生",指突然产生光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深入、隐秘的地方,突然间产生了光辉。
4. "明历历时混融皎洁":"明历",可以理解为明亮的时间;"混融皎洁",指混合在一起的美好景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明亮的时间里,各种美好景象融合在一起,显得格外美丽。
5. "若也和身放倒":"若也",表示假设;"和身放倒",指全身心投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也能全身心投入进去。
6. "随流任真":"随流",指顺其自然;"任真",指听从自然的安排。这句话的意思是,顺其自然,听从自然的安排。
7. "始信百般计较不成":"始信",开始相信;"百般计较",指各种各样的算计;"不成",指不行、不能成功。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始相信各种各样的算计都是行不通的。
8. "运用本无欠缺":"运用",指发挥作用;"无欠缺",指没有不足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发挥作用时,原本就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偈颂二十九首·其一》是宋僧释清了的一首佛家哲理诗。这首诗歌表现了禅宗的教义和悟道的精神境界。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宗教体验与修行生活。首先指出,真正的智慧(“千头”比喻知识)并非借助言语能够表达清楚,而只有通过内心的深入体验和观照才能领悟到。接着描述了修行的深密之处,即通过潜心修炼使心灵深处的光彩豁然显现,此过程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了光明。如果修行者能放下执着,顺其自然,就能体验到种种世俗观念在此瞬间融合为一,呈现出纯净皎洁的心灵景象。最后诗人传达出启示:如果修行者能够认同并接受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世间的一切纷扰、计较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本性的存在超越了所有局限和缺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九首·其一》是宋代著名诗僧释清了所作的一首禅宗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代,中国禅宗文化盛行,禅宗强调内心修养和自我觉悟,主张顿悟法门,对于文人墨客和士人阶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释清了正值壮年,他对佛学有深厚的造诣,对禅宗思想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一生都在禅宗寺庙中度过,曾经参访过许多名刹古寺,结识了许多高僧大德。他在修习禅宗的过程中,不断参悟禅机,追求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开悟。
在释清了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动乱、民不聊生的局面。金兵南侵,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禅宗却在此时得到了发展,成为了人们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禅宗的顿悟法门使得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的心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清了写下了这首《偈颂二十九首·其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顿悟法门,强调了通过内心修养和自觉修行来实现智慧的升华。这种思想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