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
傍参密旨,妙会玄宗。 句在混沌前,岂涉今时路。 在无舕人解语,无情者皆闻。 通途消耗不分时,灵脉浩流无闲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理解这些深奥的古文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傍参密旨”和“妙会玄宗”都是禅宗术语,意味着在直觉上理解和领悟真理,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 “句在混沌前”意味着这些句子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与现在的情况无关。 “在无舕人解语”中的“无舕”表示没有表情或情绪,这句话是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无情者皆闻”意味着即使是机器或物体也能听到这些话。 “通途消耗不分时,灵脉浩流无闲处”描述了真理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是像水流一样自然流淌。
去完善
释义
1. "傍参密旨":"傍参"是佛教术语,意为参照经典、学问以领悟佛意。"密旨"指隐秘的教导。此句意为参照各种佛经来学习,领悟其中的秘密教诲。 2. "妙会玄宗":"妙会"指巧妙领会、理解;"玄宗"在此可理解为禅宗的玄奥意境。此句意味着通过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准确地把握禅宗的要领。 3. "句在混沌前":这里"句"是指诗词中的句子,"混沌"本指宇宙形成前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极早之前。此句意味着这些诗句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 4. "岂涉今时路":"岂涉"是否定性的推测,"今时路"是现代的道路。此句表示这诗句并不涉及现今世界的事物或观念。 5. "在无舕人解语":"无舕人"是无知的人的意思,"解语"是指理解和解读。这句意思是,即使是无知的人也能听到和理解这些诗句。 6. "无情者皆闻":"无情者"指的是没有情感的人或物,"皆闻"意为都听到。这句话表明,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的存在,都能领悟到这些诗句的意义。 7. "通途消耗不分时":"通途"指正常的道路,"消耗"指消磨、逝去,"不分时"是不分时间。这句话意味着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不断地消磨时间。 8. "灵脉浩流无闲处":"灵脉"象征灵性、智慧,"浩流"是水流庞大的意思,"无闲处"是没有休息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智慧源源不断,没有停歇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二十九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清了所作的一首诗偈,诗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傍参密旨,妙会玄宗”两句说明诗人在学习、领会禅宗奥义时力求贴近实质而不在表面现象上停留。 接着,作者以“句在混沌前,岂涉今时路”强调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不受时空局限,游离于常规之外,充满了形而上的意味。而后面的“在无舕人解语,无情者皆闻”则意味着诗歌的真正含义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只有那些善于体悟的人才能领略其中深意。 “通途消耗不分时,灵脉浩流无闲处”表示诗人眼中的世界如同一条不断流淌、永不枯竭的河流,尽管表面上看似平静无奇,但实则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智慧。通过此诗,诗人既传达了禅宗精神,也表达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宇宙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清了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南渡后的战乱和动荡之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在这一时期,禅宗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禅宗修行,寻求心灵的慰藉。 释清了(生卒年不详),又称大慧宗杲,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在禅宗修行方面颇有建树,主张“公案禅”,强调通过参悟禅宗公案来顿悟成佛。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受到宋高宗赵构的召见,并被任命为僧录,掌管全国僧尼事务。然而,由于政见不合,他被贬谪至岭南地区,度过了长达二十年的流放生活。 在释清了创作这首《偈颂二十九首 其二》时,他正身处岭南流放之地。在这首诗中,他以老僧自喻,表达了虽历经沧桑但仍保持恬淡心境的豁达态度。这种心态与他的禅宗修行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们对心灵的追求与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