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四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颂古四首 其二
乾坤那畔类难齐,千圣从来不识伊。 家破人亡迷肯重,夜深寒塔影空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那遥远的天地之间,无法达到一致认同;无数的先贤都无法彻底理解它。家庭破碎,亲人离世,困惑重重,深夜时分,寒冷的塔影在空旷中投下倒影。
去完善
释义
1. 乾坤那畔:“乾坤”指天地,"那畔"是古文词汇,即彼岸的意思,这里可以理解为指代远方的理想或真理的境地。 2. 类难齐:难以比拟,无法统一之意。 3. 千圣:指历代的圣人或杰出的思想家。 4. 识伊:认识或理解那个彼岸的存在。"伊"是古文中的代词,此处用作指示代词,表示那个地方。 5. 家破人亡:形容一切事物都崩溃瓦解。 6. 迷肯重:迷惘中难以决策。"肯"表示肯定或确定。 7. 寒塔影空垂:深夜时寒冷的古塔影子孤零零地挂在空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探索真理的决心和勇气。在开篇两句“乾坤那畔类难齐,千圣从来不识伊”中,诗人表达了无论多么艰难的处境,也要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乾坤那畔”指的是宇宙的边缘,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类难齐”则意味着要攀登的高峰、抵达的境界难以企及。“千圣”代表着从古至今无数的求道者,“不识伊”暗示了即便这些伟大的学者也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接下来的两句“家破人亡迷肯重,夜深寒塔影空垂”则是诗人在探讨求道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家破人亡”指的是舍弃世俗的一切羁绊与牵挂,全心投入真理的追求;“迷肯重”则表示对于真理的理解是逐渐深入的,并非一蹴而就。而“夜深寒塔影空垂”这句描绘出了一幅寂寥而又宏大的画面:夜幕降临,寒冷的高塔上倒映着孤独的影子,暗示了求道的道路上充满了孤独和挑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清了所创作的佛教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金、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对南宋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段时间里,释清了作为一位高僧,他的生活充满了磨难和挑战。他曾四处游历,寻求佛法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佛教经典,并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佛经中的教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了这首《颂古四首 其二》。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佛陀舍身饲虎的故事。在诗中,释清了通过对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佛教慈悲为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即在面对苦难时,要有勇气去面对,去奉献,这样才能达到解脱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一个充满战争和动乱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释清了作为一名高僧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