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九首 其三
暗里抽横骨,弥天句已彰。
明中坐舌头,匝地无纹彩。
混不容其迹,照不留其痕。
金乌子夜出乾坤,浓云停午生岳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黑暗中抽出横梁,天空的句子已经显现出来。
在光明中坐着舌头,大地上没有花纹和色彩。
混合在一起不留下痕迹,照耀也不留下痕迹。
金色的乌鸦在深夜离开天地,厚厚的云层在正午停留在山岳的面前。
去完善
释义
"暗里抽横骨":此处的“横骨”是佛教术语,指不洁净的行为或者障碍修行的事物。在黑暗中摒弃这些不良行为或观念。
"弥天句已彰":"弥天"意为布满天空,"句已彰"表示诗句的意思已经明朗化。
"明中坐舌头":"明中"意为明亮的环境中,"坐舌头"指停止说话,沉默不语。
"匝地无纹彩":"匝地"意为遍地,"纹彩"指纹路和色彩。这句是说在遍地之处都没有纹路和色彩。
"混不容其迹":"混"在这里是指混合,"容其迹"是指留下痕迹。整句意思是即使混合在一起也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照不留其痕":"照"是光明的意思,"留其痕"指留下痕迹。这句话意味着光的存在并不能使事物留下任何痕迹。
"金乌子夜出乾坤":"金乌"是古代对太阳的称呼,"子夜"即半夜,"出乾坤"表示从天地之间出现。这句话描绘的是午夜时分太阳从天地间升起的景象。
"浓云停午生岳面":"浓云"指厚厚的云层,"停午"是指正午时候,"生岳面"形容厚重的云层在山的表面上产生。这句话描述的是正午时分乌云密布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出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境界。“暗里抽横骨”描绘出了一种神秘的景象,象征着在暗中寻找真理的过程。而“弥天句已彰”则意味着经过努力,终于领悟到了那个普世的真理。“明中坐舌头,匝地无纹彩”则表达了在光明中保持着沉默,世间万物都显得平淡无奇。诗人以“混不容其迹,照不留其痕”来形容真理的无穷大,同时又强调了它的无法触及。最后,“金乌子夜出乾坤,浓云停午生岳面”则以日出和乌云作为象征,预示着无论黑夜还是白天,真理都在那里照耀着我们。整首诗犹如一幅水墨画,充满了禅意的韵味,引导读者去探索那个深不可测的真理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九首 其三》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清了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体现了禅宗的顿悟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世界和佛性的深刻理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清了正生活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有政治纷争,外有金、元等外族侵扰。在这个时期,禅宗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禅宗,寻求精神慰藉。
释清了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他曾在寺庙里修行,也曾云游四方,探访名山古刹,追求禅宗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界的变幻莫测,这为他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在同一时期,禅宗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禅宗强调个体的自我觉悟,主张通过顿悟的方式达到解脱之境。这种思想在当时受到了许多文人和士人的推崇,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哲学观念。释清了的这首诗歌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佳作,展现了他对禅宗哲学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