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二十九首 其七

标题包含
偈颂二十九首 其七
虚玄及尽,见处偏枯。 明湛不摇,想中渗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虚玄":指空灵、幽深的状态。这里形容精神领域的高远境界。 2. "尽":尽头,彻底。这里表示达到极限。 3. "见处偏枯":这里的"见"是指认识和理解,"偏枯"是指不平衡,偏离正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追求精神高境界的过程中,容易走极端,忽视了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4. "明湛":形容清澈透明的事物或状态。这里用来描绘人对事物的认识清晰度。 5. "不摇":不被动摇,坚定稳定。这里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稳定性。 6. "想中渗漏":这里的"想"是指思考和理解,"渗漏"是比喻说法,指信息的遗漏或误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思考问题或者理解事物时,容易出现信息遗漏或者误解的情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是禅宗僧人释清了对于禅修实践的反思与觉悟。“虚玄及尽”,表示他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神秘体验和感悟,达到了空灵的境地。然而,这种境界却导致了“见处偏枯”的问题,即过分强调内心寂灭、不执着于外物,可能会导致对人世间的事务认知狭隘,缺乏生动性和活力。“明湛不摇,想中渗漏”则是对这种现象的纠正,意味着在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坚定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防止因为过度的想象和理解而出现偏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二十九首 其七》是宋代僧人释清了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清了正处于他人生的成熟期。他在早年即出家为僧,潜心研习佛法,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游历各地,传播禅宗思想,并与其他高僧进行交流和切磋。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峙时期。战争和政治斗争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困苦和不确定性。然而,这也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许多人开始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清了将禅宗智慧融入到他的诗歌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启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