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瑶柱

标题包含
江瑶柱
江上分来三寸瑶,殷勤海若道寒潮。 尽将马甲深深锁,好把鸾刀款款挑。 榼酒怪来星不醉,杯羹元是雪难消。 若将陈紫同时赏,饮罢身端在泬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分为三种美玉,大海中波涛翻滚的景象让人心生喜爱。它们都被精心保护,就像一把精致的刀具被轻轻地打开。酒从榼中流出,像星星一样闪耀,食物的味道却如同雪花难以消散。如果能一起品味这些美食和美酒,喝完酒后身体都会觉得宁静而又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江上分来三寸瑶":江上指长江;瑶为瑶池,这里代指珍贵的食材。 2. "殷勤海若道寒潮":海若是海神名;寒潮指的是寒冷的气流。 3. "尽将马甲深深锁":马甲是瑶柱的外壳;深锁表示将其收藏在干燥密封处。 4. "好把鸾刀款款挑":鸾刀是烹饪刀具;款款是慢条斯理的意思。 5. "榼酒怪来星不醉":榼是一种盛酒的容器;星不醉形容酒的美味程度。 6. "杯羹元是雪难消":元是意思是本来;雪比喻瑶柱的口感。 7. "若将陈紫同时赏":陈紫是指两种优良品种的葡萄;同时赏意思是一起品尝。 8. "饮罢身端在泬寥":饮罢指喝完酒后;身端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品行、态度;泬寥指旷达、超脱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江瑶柱”,描述了瑶柱这一食材的珍贵、美味和独特之处。诗人以细致的描绘,巧妙地将瑶柱的特征和制作过程融入其中。同时,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瑶柱的珍视和赞美。 首联“江上分来三寸瑶,殷勤海若道寒潮。”诗人以江上分来的瑶柱为起点,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诗的主题。同时,“殷勤海若道寒潮”一句则以海神之口传达了寒潮的信息,为接下来的诗句铺垫了背景。 颔联“尽将马甲深深锁,好把鸾刀款款挑。”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瑶柱的制作过程。诗人将瑶柱比作马甲,用鸾刀轻轻挑开,表现了其工艺的精细和对食材的珍视。 颈联“榼酒怪来星不醉,杯羹元是雪难消。”这两句表达了瑶柱的美味。诗人在此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瑶柱的美味足以使星星沉醉,杯中的羹汤犹如白雪般难以消融。 尾联“若将陈紫同时赏,饮罢身端在泬寥。”这句以与陈紫同时享用瑶柱作为结尾,暗示了瑶柱的高贵品质。诗人通过飲罢后的身体感觉——寂寥而空灵,进一步表达了对瑶柱美味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瑶柱》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宓之手,创作于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金对峙时期,宋朝的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陈宓在少年时期,历经家道中落,生活困顿。但他勤奋向学,于南宋高宗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历任州县官,颇有声誉。后因奸臣排挤,被迫辞官回乡。在家乡,他致力于教书育人,培养了许多人才。 此诗为陈宓游历江南时所作。他观察到江瑶柱这种海鲜食材,因为味道鲜美,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这让他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身处困境,但也要像江瑶柱一样,保持品质,追求卓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