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遣怀
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祗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昨天晚上下了白露,秋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城市。
风很强劲,吹得衣巾啪啪作响;窗户大开,写字时笔墨都显得轻松自如。
我特别喜欢真实的手写信件,但也害怕因狂饮而获得狂人的名声。
我只想和麋鹿一样自由自在,过着平淡悠然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昨夜白露下,秋气满山城:夜,指昨夜;白露,节气名,秋季第三个节气,每年9月7-9日交节,此时气温明显下降,昼暖夜凉;秋气,秋天的气象;山城,山区城市。
2.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劲,有力量;衣巾,古代士人的衣带;脆,有声音;虚,空;笔墨,指写字的工具。
3.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临书,在字帖前练字;真迹,书法家的亲笔字迹;避酒,避免喝酒;怕,担心;狂名,狂妄的名声。
4. 祗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祗,只;拟,打算;随麋鹿,跟随麋鹿生活;悠悠,慢悠悠的;过一生,度过一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悠然自得的心境。首联“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写夜晚的露水凝结,整个城市弥漫着秋天的气息。颔联“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则通过描述风的力度、衣巾的脆响以及窗户的空灵,表现了秋天的寂寥与宁静。颈联“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表现出诗人的内敛性格和对真实生活的热爱。尾联“祗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以追随麋鹿的自由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过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愿望。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遣怀》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时期(785年-805年)。
在姚合生活的时代,唐代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各种矛盾交错复杂。作为一名官员,姚合曾担任过监察御史、金部郎中等职,亲身经历了官场的诸多纷争。在他的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这首《秋夕遣怀》正是姚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在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秋夕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人性探讨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