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惠上人冷泉夜坐
此景写不尽,此怀谁与俱。
月来林影碎,云去石头孤。
万籁各休息,天香乍有无。
因师寄佳句,清梦更劳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此情难以言尽,与谁分享我的心情。
月光洒在林间斑驳如碎影,云朵飘过后只剩下孤独的石头。
大自然的一切都归于平静,空中的香气时有时无。
感谢老师送给我美好的诗句,让我在梦中更加思念你。
去完善
释义
1. 次:做客;作客
2. 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这里指诗人所拜访的僧人
3. 冷泉:冷泉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寺前
4. 写不尽:形容景色之美无法完全描绘出来
5. 此怀:这种情感,指诗人的感慨或感想
6. 谁与俱:谁与我一同分享,即无人理解我的情感
7. 月来:月亮升起
8. 林影碎:月光透过林梢,将树影投射到地面,显得破碎而美丽
9. 云去:云朵飘散
10. 石头孤:石头孤立,这里可能指的是石头山或其他具有特色的石质景观
11. 万籁:各种声音,此处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12. 休息:安静下来,不发出声音
13. 天香:天空的香气,此处指自然的香气
14. 乍有无:忽有忽无,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15. 因师寄佳句:通过师傅寄给我优美的诗句
16. 清梦:宁静的梦,表示心境平和的状态
17. 劳吾:让我劳神费心,表示诗人为这首诗而伤脑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冷泉夜坐”为题,描述了诗人与月色、林影、云石共处的宁静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首联中“此景写不尽,此怀谁与俱”,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这般美景时的无奈,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出当时的情境,也无人能完全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
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夜色中的景色:月光下,林影婆娑;云朵飘散,石头独立。此处既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的心态,也暗示了人生百态,各自孤寂的本质。
最后一联借老师的诗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梦里都在寻找美好事物的渴望。通过这一句,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丽自然的赞美,也可以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无尽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惠上人冷泉夜坐》是南宋诗人宋庆之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当时,宋庆之因与宰相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至汀州府事,后又因失职遭罢黜。在这期间,他常与僧人惠上人在冷泉寺谈禅论道,度过了一段清苦而淡泊的时光。
当时的南宋朝廷,政治腐朽、内外忧患重重。一方面,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对南宋构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内部宦官权臣当道,朝政日益糜烂。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转向禅宗寻求心灵的慰藉。宋庆之在与惠上人交流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佛法的深邃与人生的无常,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描绘夜坐冷泉寺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