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哭赵东阁

标题包含
哭赵东阁
秋风惨欲割,秋月明不发。 谁令声名高,竟使寿命折。 往年失四灵,诗道微一髪。 缟素革织组,宫征节乱聒。 力排唐末陋,意风雅轧。 清庙不待陈,黄壤讵能没。 新篇今寂寞,故墨慎无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萧瑟如刀割,秋月明亮却不发光。 是什么让人名声显要?竟然让生命被削弱。 去年失去了四位贤能,诗歌之道已濒临灭绝。 用白布制作华丽的服饰,音乐的节奏混乱吵杂。 努力排除唐代的粗俗,使得诗意更加雅致。 神明的殿堂不再需要赞美,黄色的泥土怎能淹没? 新的篇章现在如此孤独,请珍惜那些旧的诗篇不要忽略。
去完善
释义
《哭赵东阁》宋 庆之 【注释】: 1. 秋风惨欲割:形容秋天的凄凉景象。 2. 不发:指月亮不明亮。 3. 谁令:谁让,为什么。 4. 微一髪:稍微有一点希望。 5. 缟素革织组:白色的丝织品。 6. 宫征节乱聒:宫廷音乐的节奏杂乱。 7. 轧:压制,抑制。 8. 黄壤:黄土,这里指墓地。 9. 讵: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去完善
赏析
《哭赵东阁》是宋代诗人宋庆之作的一首悼念友人赵东阁的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首联“秋风惨欲割,秋月明不发”,以秋风、秋月的凄惨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悲痛的氛围。这里的“割”字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而“明不发”则暗示着友人的离世。 颔联“谁令声名高,竟使寿命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英年早逝的惋惜与哀痛。这两句诗寓意着名声高的人往往寿命较短,揭示了世事的无常。 颈联“往年失四灵,诗道微一髪”,意为在诗人去世之后,诗歌之道如同一根头发般微弱。这里的“四灵”指的是南宋著名诗人徐照、翁卷、徐玑和赵师秀,他们的去世使得当时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腹联“缟素革织组,宫征节乱聒”,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追思之情。“缟素”是指丧事时所用的白色丧服,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哀悼;而“织组”则比喻诗人将友人的美德编织成诗篇,以寄托哀思。“宫征”指古代宫廷中的音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友人的悼念之情如同音乐般纷繁复杂。 尾联“力排唐末陋,意风雅轧。清庙不待陈,黄壤讵能没。新篇今寂寞,故墨慎无忽”,赞美了友人的才情及其对诗歌的贡献。其中,“力排唐末陋”表示诗人认为友人具有超越唐代末年的诗人之才;“意风雅轧”则表示友人的诗歌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两句则是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友人的才华和贡献,要珍惜他的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赵东阁》是宋代诗人宋庆之的悼念友人之作。该诗创作于北宋末年,此时正值国家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时期。诗人宋庆之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文人,他与赵东阁志同道合,相交甚厚。然而赵东阁不幸英年早逝,使诗人悲痛欲绝,遂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在创作这首诗时,宋庆之正面临着家国之忧和人生失意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北宋朝廷腐朽无能,金人侵略日甚一日,国土沦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诗人自身的抱负无法施展,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在这种背景下,宋庆之以深沉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为赵东阁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以此寄托自己对挚友的哀思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