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
知君仙骨无寒暑。
千载相逢犹旦暮。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
花本无心莺自诉。
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日踏上归途,行至塘西,却再也听不到黄莺啼鸣,看不到花儿飘落的地方了。

去完善
释义
下塘西:返回的路径;莺啼花落处:象征美好时光或离别场景。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仙骨”开篇,点明友人的高洁品格,奠定了整首作品清新脱俗的基调。前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友谊的弥足珍贵。“故将别语恼佳人”一句,则巧妙地借梨花之景烘托出离别的复杂情绪。下半阕转入写景,“落花已逐回风去”寓意美好事物的消逝,而“花本无心莺自诉”则进一步深化这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两句展望未来,以“不见莺啼花落处”收束,既呼应前文的梨花意象,又增添了一层淡淡的遗憾与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词语言清丽婉约,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苏轼在抒情方面的深厚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已过知天命之年。此时他虽身居高位,但历经宦海沉浮,看透人间冷暖。这首词是他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借离情抒发对人生聚散的感慨。词中既有对友情的珍重,又暗含着对世事无常的体悟,展现了东坡居士超然物外却又深情缱绻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