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关子东铁尺歌
先生平生无俗嗜,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直恐雷电相搜寻。
浄业知君专笔砚,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神物化成非锻炼。
阅遍千人谁得将,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明窗浄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宝剑豪篇不须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师他一生并无世俗嗜好,只为收集珍奇的文物自我娱乐。
书桌上的两把毛笔像是两条蛟龙,异常地引人注目。让人惊奇的是,它们都来自于同一片土地。
这两把毛笔质地优良,如铁般坚韧,颜色深沉,价值胜过了黄金和白玉。
有时候,即使风雨满屋,也让人担心它们会被雷电寻到。
因为老师的才华横溢,专心致志,所以这支毛笔尽管破旧不堪,却仍然被人所见。
一旦它被从收藏中取出,仿佛神物降临,超越了世间的一切历练。
几乎没有人能驾驭它,只有德行端正的人才可以。
它将永远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让窗明几净的房间焕发出光辉。
老师写出的诗句惊人地美妙,足以激发大家的热情。
有谁能够像唐朝诗人杜甫那样,用他的剑和诗篇来表达这种豪情壮志?
去完善
释义
1. 博取珍奇自娱戏:从众多珍贵的物品中挑选出来供自己娱乐。这里“博取”指广泛选取,“珍奇”意为珍贵罕见的物品,“自娱戏”指自我娱乐的方式。
2. 案间双尺本蛟龙:书桌上的两把尺子就像蛟龙一样。“案间”指书桌附近,“双尺”指两把尺子,“本蛟龙”喻指这两把尺子独特而罕见。
3. 怪底雄雌俱出地:为何如此奇特,它们都是来自同样的地方。“怪底”表示奇怪的是,“雄雌”在此是比喻,形容这两把尺子各具特色,“俱出地”指都出自同一产地。
4. 含精古铁色沈沈:这把尺子采用古老的精炼工艺制作,色泽深沉。“含精”表示含有精华,“古铁色”指铁器经过时间洗礼形成的古老色泽,“沈沈”形容色泽深沉。
5. 质白玉兮价黄金:这尺子的质地如同白玉一般,价值堪比黄金。“质白玉兮”形容尺子的质地洁白如玉,“价黄金”表示其价值之高,可媲美黄金。
6. 有时风雨暗堂室:有时候风雨交加,让房间变得昏暗。这句描绘了天气恶劣时的情景。
7. 直恐雷电相搜寻:仿佛雷电也在寻找这两把尺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把尺子的珍视之情。
8. 浄业知君专笔砚:您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浄业”表示心境纯净的事业,这里指学术研究,“知君专笔砚”表示了解您致力于写作和研究。
9. 白首残编天眼见:您的白发和所著的书籍都已显示出您人生的智慧。“白首”指白发,象征年岁已高,“残编”指残缺不全的书籍,这里指所著的书籍,“天眼见”表示从上天眼中看到的景象,这里寓意洞察世事的智慧。
10. 一朝出此瑞文房:某天,这两把尺子成了文房四宝中的一员。“一朝”表示某一天,“出此瑞文房”表示这两把尺子被加入到文房四宝中。
11. 神物化成非锻炼:这些尺子并非通过人工锻造而成,而是天然生成的神奇之物。“神物化成”表示这些尺子是天生的神奇之物,“非锻炼”表示并非通过人工锻造制成。
12. 阅遍千人谁得将:看过成千上万的人,谁能得到这样珍贵的尺子。“阅遍千人”表示见过很多人,“谁得将”表示谁能得到这样的尺子。
13. 主人比德端且方:拥有这两把尺子的主人有着端正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比德”表示相比,“端且方”形容人的品行正直且有原则。
14. 永供黄卷镇边幅:这两把尺子永远陪伴在研读经典著作的时候。“黄卷”指古代的经典书籍,“镇边幅”表示稳定边缘,这里指阅读时用来固定纸张的尺子。
15. 明窗浄几生辉光:在明亮的窗户和整洁的书桌上,这两把尺子散发出光芒。“明窗凈几”描述了明亮的光线和整洁的环境,“生辉光”表示尺子散发出的光芒。
16. 先生歌成惊杰句:赞美先生的诗歌作品,令人惊叹。“先生歌成”表示先生创作的诗歌,“惊杰句”表示令人惊叹的杰出诗句。
17. 助发铿锵得君故:得益于您的诗歌,使这两把尺子更加引人注目。“助发铿锵”表示帮助尺子发出了更为响亮的声音,“得君故”表示得到了您的诗歌的帮助。
18. 何人似与郭代公:没有人能像郭代公那样,用宝剑和华丽的诗篇来形容这两把尺子。“何人似与”表示没有人和郭代公一样,“郭代公”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表字,这里指郭代公的诗歌才华。
19. 宝剑豪篇不须赋:这两把尺子就如同郭代公的宝剑,无需再用华丽的诗篇来赞美它们。“宝剑豪篇”指郭代公以宝剑为主题创作的华丽诗篇,“不须赋”表示不需要再创作新的诗篇来赞美这两把尺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关子东铁尺歌》,是王之望以其好友关子东的铁尺为题所作的诗歌。诗人以赞美的笔触描绘了这两件珍贵的艺术品。铁尺被喻为“蛟龙”,分别被称为“雄”、“雌”,颜色深沉,价值堪比玉与黄金。在诗人的想象中,它们像是出自神奇的地域。当风雨交加时,这两把尺子似乎会引起雷电的关注。这与传统的文人雅士的风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还强调了关子东专注于学问的形象,称其为“净业知君专笔砚”,即使年老也不放弃学术研究,而这件宝物更是他在辛勤耕耘中所得的天眼所见之物。这位主人的德行崇高,即使在这样的宝物面前也依然能够保持正直。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提到他自己的歌咏之作,以此来赞美关子东和他的铁尺,就像郭代公的宝剑一样令人景仰。诗人以此表明,他所描述的这两把铁尺也具有同样的价值和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关子东铁尺歌》是南宋诗人王之望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8年前后,也就是南宋孝宗皇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时期,王之望作为一位忠臣良将,他因忠诚于国家而被任命为京西转运判官兼提领常平茶马司公事。然而,他在任期间,遭到权臣秦桧的排挤和陷害,被贬谪到郴州(今湖南郴县)。在郴州的日子里,王之望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廉洁的作风,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
这一时期的王之望,虽然在政治生涯上遭受挫折,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用笔墨抒发自己的感慨与豪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志同道合的诗友关子东相互唱和,共同探讨诗歌艺术。于是,便有了这首《和关子东铁尺歌》。
在这首诗中,王之望以铁尺为引子,通过对铁尺的描绘,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他以铁尺的刚直不阿来比喻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通过铁尺的形象传递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