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秦邮道中即目

标题包含
秦邮道中即目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驰黄,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晚明文学家查伊璜,父亲则是清朝初期的重要文人查昇。因家门遭逢变故,生活坎坷,使他早年...查看更多
菲斯咭米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译文: 河水漫溢侵扰着城市边缘,只看到泥沙堆积见证着洪水。 离城市不远的地方还有几户人家依傍着柳树生存,淮河沿岸却已不见村庄的踪迹。 寒冷使河堤出现裂缝,修复起来十分困难;浑浊的浪涛汹涌南下,势头难以抵挡。 购买便宜的鱼也无法享用,因为这里有多少人家尚未找回失去的灵魂?
菲斯咭米
去完善
释义
1. 淫潦:大雨或泛滥的水流; 2. 啮城根:河水侵蚀城墙根基; 3. 去郭:离城稍远的地方; 4. 边淮:指淮河入海口附近区域; 5. 长堤:指的是人工堤坝; 6. 冻裂:因天冷而开裂; 7. 浊浪:混浊的水浪; 8. 河鱼:河流中的鱼类; 9. 废箸:丢弃筷子; 10. 招魂:古人丧葬时的一种仪式,用以安慰死者的灵魂。
菲斯咭米
去完善
赏析
《秦邮道中即目》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秦邮(今江苏高邮)道中所见之景。诗的前两句写淫潦(洪水)侵蚀城根,只留下泥沙作为痕迹。这两句表现了洪水的无情和破坏力。 接下来三句描绘了受灾后的乡村景象。去郭几家犹傍柳,边淮一带已无村。这说明洪水过后,部分村庄已被淹没,仅剩下几户人家还在傍柳的地方苦苦支撑。 第五、六句描绘了洪灾后修复堤坝的困难。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这两句说明由于严寒天气,修复堤坝的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洪水则趁机向南蔓延。 最后两句写到灾民的生活困境。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这两句表明尽管灾民们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河鱼度日,但仍然无法填饱肚子。这其中有多少家庭还在为失去亲人的灵魂招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洪水过后灾区人民的生活困境和苦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生情怀和人道关怀。
菲斯咭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秦邮道中即目》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康熙年间游历秦邮时所创作的。查慎行出身书香门第,其家族以文学、书画而著称。在他的青年时期,康熙皇帝对他的才华颇为赏识,使他得以进入翰林院供职。然而,查慎行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因为受到政治斗争的牵连而被贬谪,这也使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 康熙年间的清朝正处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贫富差距等。查慎行在游历秦邮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这些社会现象,感慨万分。因此,他在诗中描绘了沿途所见到的民间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忧虑。 总的来说,《秦邮道中即目》这首诗是在康熙年间,查慎行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作的。通过对秦邮道中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他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菲斯咭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