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的花朵满怀深情,不愿凋零换新,使汉朝的春天失去魅力。
两年的战乱让人们忘却了新鲜的蔬菜,各国的人们不知道有英雄为了理想献出生命。
那些群盗如同向南迁徙的客人,而飞向北方的大雁却难以找到回家的人。
这时才懂得前几天与你共饮的一杯酒,是和平的象征,让我们感受到上帝的关爱。
去完善
释义
1. 柳花:柳絮。2. 不肯新:不愿换新绿。3. 汉家:指宋朝。4. 二年:作者在诗中自述已是第二年未尝见挑生菜了。5. 挑生菜:一种菜名,也叫畦菜或野菜,含有春意。6. 万国:泛指全国各地。7. 杀身:献身,此处指柳树的自我牺牲精神。8. 群盗:指南宋末年的金兵入侵。9. 南渡客:指南宋末年逃往江南的难民。10. 征鸿:大雁。11. 北归人:指从北方逃脱敌寇南下的诗人自己。12. 始知:才知道。13. 上帝:指皇天。14. 升平:平安祥和的时代。15. 与尔亲:和你亲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时光流转、历史沧桑的诗篇。诗人以二月二日为引子,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感慨。首联“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通过对柳花的描绘,传达出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颔联“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则进一步揭示了生离死别的无奈以及战争的残酷。
颈联“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一方面展示了战乱的残酷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哀愁之情。尾联“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通过对比前日的欢愉和后日的忧伤,凸显了时光的流转,同时也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月二日》是宋朝诗人晁说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晁说之作为宋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在创作《二月二日》时,晁说之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刚刚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员。在此之前,他曾一度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段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也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出了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敬畏的情感。
在北宋时期,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喜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晁说之的诗歌作品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誉,他也因此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