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塞下

标题包含
塞下
黄云连陇树,红日下溪榆。 毡帐三千里,蜂屯十万夫。 鲁刍肥厩马,汉粟遗城狐。 虎韔空涵月,犀渠半网蛛。 游军声勃崒,巡徼语咙胡。 柳脆藩篱薄,桑干堑垒孤。 突炎将及燕,逋尾又侵乌。 曲引梅花落,谣闻小麦枯。 将军金騕褭,轻侠绣蝥弧。 十二营田利,知谁上此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黄色的云朵连接着田野边的树木,夕阳正照耀在溪边的榆树之上。 三千里的旅程,如同毡帐铺陈开来,十万的将士,犹如蜜蜂聚集在一起。 那里有丰盛的马饲料和充足的谷物,留给狐狸们觅食。 月光洒在那鼓起的虎皮袋子上,犀牛皮的盾牌上也沾满了蜘蛛网。 游动巡逻的士兵们的声音响彻云霄,语言略显粗犷。 柳枝纤细,薄而脆,栅栏轻易被跨过;桑葚已干,只有堑壕壁垒依然孤独矗立。 火势蔓延,即将危及燕地;尾巴逃窜,又侵扰了乌鸦。 梅花凋谢,落满一路,小麦枯黄,传唱着消息。 将军骑马疾行,腰间别着黄金制成的弓,青年勇士则举起了他们的绣花蝥弧。 十二座营田是丰收的景象,但谁能将这幅画卷呈现出来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黄云:黄色的云,这里指西北边境的景象。 2. 连:连接,形容云与树紧密相连。 3. 红日:红色的太阳,这里指夕阳。 4. 溪榆:指溪水边的榆树。 5. 毡帐:用毡子制成的帐篷,这里指边疆的营地。 6. 三千里:泛指广大地区。 7. 蜂屯:像蜜蜂一样聚集在一起,这里指士兵众多。 8. 鲁刍:春秋时期鲁国的一种牧草。 9. 肥厩马:马饲料充足,养出的马匹健壮。 10. 汉粟:汉代的一种粮食。 11. 遗城狐:古代传说狐狸居住在废墟之中,这里指荒废的城市。 12. 虎韔:弓袋,这里指装载弓箭的器具。 13. 犀渠:犀牛皮制成的盾牌。 14. 游军:流动的军队。 15. 勃崒:形容声音高亢激昂。 16. 巡徼:巡查边界。 17. 咙胡:喉咙干燥,这里形容说话沙哑。 18. 柳脆:柳树脆弱易折。 19. 藩篱:栅栏,这里指防御工事。 20. 桑干:河流名,这里指河水干涸。 21. 突炎:形容敌人突然来袭。 22. 将及燕:将要到达燕国。 23. 逋尾:逃跑的人。 24. 乌:乌鸦,这里指乌鸦巢穴。 25. 曲引:曲折地引导。 26. 梅花落:古曲名,这里指音乐。 27. 谣闻:谣传。 28. 小麦枯:形容小麦枯萎。 29. 金騕褭:形容宝马。 30. 轻侠:年轻的武士。 31. 绣蝥弧:绣有蝥弧的旗帜。 32. 十二营田利:指十二个军事基地的利益。 33. 上此图:绘制这样的地图。
去完善
赏析
《塞下》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生活,通过对黄云、红日、毡帐、蜂屯等元素的刻画,展现了边塞的辽阔和壮丽。同时,诗中也对游军、巡徼、藩篱、堑垒等军事行动进行了描述,体现了边塞的紧张气氛。 在诗中,作者以“虎韔空涵月,犀渠半网蛛”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战争的残酷。而“柳脆藩篱薄,桑干堑垒孤”则表现了边塞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冲突。 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将军的金騕褭和轻侠的绣蝥弧,这些元素都展现了边塞的军事风貌和人文情怀。最后,“十二营田利,知谁上此图”表达了对边防建设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边塞生活和战争的深刻思考。通过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边塞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南宋诗人吴泳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正值金国南侵、宋室南渡之际。 在这个时期,吴泳身处南宋朝廷,面对国家的危亡,他深感忧虑。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士大夫。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边疆戍楼的关注和对战士们的敬意。 同时,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他的创作。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备废弛,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吴泳却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己的理想,用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因此,《塞下曲》既是吴泳对边疆战士的赞美,也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吴泳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的情怀和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