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
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
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来时旧路。
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
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
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郊外原野刚刚下过一场雨。
看到枯萎的叶子零零散散,风吹过它们还在舞动。
夕阳正挂在深树的枝头。
映照在远处的山峦,仿佛黛色的眉毛和柔美的眼眉。
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条路。
岩石旁边,娇黄的鲜花还在盛开。
到现在,只有溪水边的流水,依然像以前那样陪伴着我。
无言。
驿站安静深沉,下马我还要去寻找,曾经写下诗句的地方。
疲惫的旅途让我感到无聊。
离别和思念的痛苦,是最让人难受的。
即使我把香气收藏起来,把镜子收起,等到明年再次来到,那美丽的容颜和桃花还会在吗?
想起那深深的楼阁和幽静的窗户,有时候我会梦见她。
去完善
释义
1. 郊原:郊外原野。
2. 败叶:枯萎的树叶。
3. 风定犹舞:风吹停了,树叶还在摇曳舞动。
4. 斜阳:夕阳。
5. 深树:茂密的树木。
6. 浓愁:深深的忧愁。
7. 浅黛:淡淡的眉毛。
8. 遥山眉妩:远处的山峦如眉妩般柔美。
9. 旧路:过去的道路。
10. 尚岩花:山上盛开的花。
11. 娇黄半吐:黄色的花朵半开。
12. 溪边流水:溪水。
13. 人如故:人还是原来的样子。
14. 邮亭:驿站。
15. 下马还寻:下马回去寻找。
16. 旧曾题处:曾经题诗的地方。
17. 无聊倦旅:无聊的旅行者。
18. 伤离恨:悲伤离别之恨。
19. 香藏镜:收藏的香和镜子。
20. 他年重到:来年再次来到。
21. 人面桃花在否:人面桃花是否还在?
去完善
赏析
《瑞鹤仙》是宋代诗人袁去华的一首咏物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忧伤。
上片以“郊原初过雨”开篇,描绘了雨后郊外的景象:败叶零乱,风定犹舞。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夕阳映照在深树之间,遥望远山的黛色,宛如女子的眉清目秀。这些意象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下片以“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岩花娇黄,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如今只有溪边的流水,见证了时光的流转,而人们却已不再。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在邮亭深处,作者无言地看着过去的痕迹,下马寻找曾经题诗的地方。这种寻找过去的行为,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旅行中的无聊和离别的痛苦,让作者倍感忧愁和苦闷。“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即使收起香气,藏起镜子,等到他年再次来到这个地方,那个人面桃花的景象还在吗?这种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无力感。
最后,“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作者想起了那间深沉的小阁和幽静的窗户,有时候会在梦中回到过去。这种回忆和梦境,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瑞鹤仙》是一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忧伤的词作。词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如败叶、风、斜阳、深树、岩花等,以及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如旧路、旧曾题处、人面桃花等,这些都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词中表达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也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鹤仙》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64年前后,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南下,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袁去华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原本出身名门,年少成名,却因战乱和仕途坎坷而家道中落。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但因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秦桧,被贬谪到偏远之地。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
在创作《瑞鹤仙》时,袁去华正处于人生低谷,但他并未消沉,而是以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质,书写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篇。在这首词中,他以“瑞鹤仙”为象征,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像瑞鹤一样,冲破困境,重新振翅高飞的愿望。同时,他也通过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