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竹树青葱。翠盖红妆窈窕,香引一帘风。向晚追凉处,月挂梧桐。
何处楼头吹笛,渐玉绳低侧,河汉横空。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正值阴天时节,夏季的树木中传来黄鹂鸟婉转的歌声,各种叫声交织让人仿佛在梦中醒来。突然间推开窗户,看见窗外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池塘的水面上倒映出翠绿的竹叶和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荷叶映衬着荷花的红艳,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微风穿过窗帘。夕阳西下之时,寻找清凉的地方,抬头看到月亮挂在梧桐树上。
从远处楼阁传来的悠扬笛声,伴着银河横亘天空的美景。想象一下,清凉的夜晚,谁在与你一同品尝冰镇的莲藕呢?心中的离别忧愁无法寄托于梦境,即便寄出书信,也不知道何时才能传到远方的他(她)手中。此时此刻,房间里的寂静只能让人倍感孤独,只有蟋蟀的鸣叫陪伴着自己。

去完善
释义
1. 八声甘州:词牌名。
2. 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夏天树木茂密的时候聆听黄鹂鸟的叫声。百啭,形容鸟叫声丰富多样;惺忪,形容声音清脆。
3. 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竹树青葱:刚刚拉开窗帘,觉得心情舒畅,看着池塘里的倒影和青翠的竹子。
4. 翠盖红妆窈窕,香引一帘风:绿色的荷叶衬着红色的花朵,显得格外美丽,一阵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花香。
5. 向晚追凉处,月挂梧桐:傍晚时分在清凉的地方赏月,看到月亮挂在梧桐树上。
6. 何处楼头吹笛,渐玉绳低侧,河汉横空:远处不知哪个楼顶传来悠扬的笛声,天空中银河高悬。
7. 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想象着有人品尝着冰镇的莲藕,但夜晚的时候无人陪伴。
8.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心中充满了离愁,难以通过梦境传达;即使寄出信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达对方手中。
9. 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房间寂静,只听到蟋蟀的叫声,显得更加孤独。

去完善
赏析
《八声甘州》是一首描绘夏日风光的词作。上阙以"夏木听黄鹂"起笔,通过对黄鹂鸟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接下来,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窗外的景色:竹树青葱、翠盖红妆、香引一帘风。这些都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下阙则转向了对夜晚的描绘:月亮挂在梧桐树上,河汉横空。这些景象显得宁静而美好。
然而,在这美好的画面中,作者却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一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里的"调冰雪藕",象征着清凉与宁静,但作者却无人陪伴,只能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品味这份孤独。最后,作者用"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收尾,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夏日的美丽风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惆怅。而这种孤独和惆怅,或许正是我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时,常常感受到的一种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9年左右。在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人墨客开始注重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当时的袁去华生活动荡,因仕途坎坷而辞官回乡。这首词以壮丽的景色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他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