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春愁错莫。风定花犹落。斗草踏青闲过却。乳燕鸣鸠自乐。
行人江北江南。满庭萱草毵毵。且恁亡忧可矣,只他怎解宜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衣衫袖子很窄。烛光下美人的眼神流动如波。她靠在屏风上有些疲惫无力。所以停止了歌唱和击拍。
深夜里频频举杯相劝。曲子中间悄悄地传递着情意。回去之后期望能在梦中相会,今晚应该能梦见那阳台。

去完善
释义
1. 春衫:春天的衣服。
2. 袖窄:衣袖狭小的衣物。
3. 烛底:烛光下。
4. 横波:形容女子眼波流动的神态。
5. 溢:流动。这里指眼睛湿润。
6. 困倚:疲惫地靠在……上。
7. 屏风:室内挡风或遮蔽的用具。
8. 故故:频频;一再。
9. 停歌驻拍:停止唱歌,停下音乐的节奏。
10. 满劝金杯:斟满酒杯。
11. 曲中:在歌曲中。
12. 偷送:暗地里传递。
13. 情来:表达情感。
14. 归去:回去。
15. 十分:非常。
16. 准拟:预料。
17. 阳台:在梦中相会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与心爱之人相会的理想地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娇羞情态。首句“春衫袖窄”展示了她的柔美之姿,烛光映照下的眼神则流露出深深的情意。在困乏无力时倚靠屏风休息,故意停下歌声与节奏,更显得她的娇弱动人。
紧接着“夜深满劝金杯”描述了宴会场景。宴会进行到深夜,众人举杯欢庆,而她却在乐曲声中暗暗向意中人传递着深情。尾句“归去十分准拟,今宵梦里阳台”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愿望:希望今晚能在梦中与他相会,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层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一位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读后令人感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宋代诗人袁去华的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据考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9年前后,正是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北宋灭亡已有40余年,但是南宋朝廷并未放弃收复失地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普遍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纷纷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忧国忧民的壮志和爱国情怀。
袁去华虽然生平事迹记载不详,但从他的词作来看,他无疑是位才华横溢且情感真挚的词人。他的作品既饱含着个人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爱。袁去华的《清平乐》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