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郊原初过雨。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郊外刚刚下过一场雨后,见到凋零的落叶杂乱地随风飘舞。夕阳挂在密林的深处,映射出远方的山脉和轻柔哀愁的双眉。来时的路上,昔日的鲜花虽然已经凋谢,但仍有少许金黄的花蕾含苞待放。而如今,只有溪流边的清水仍像故人般欢迎我。
无言,静静地站在驿站中,下马找寻曾经题诗的地方。无尽的旅途使我感到疲惫,离别之恨最令人痛苦。即使将来再次来到这个地方,那些相识的人与事是否还在?沉思着,小屋和小窗都在梦中浮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瑞鹤仙:词牌名。
2. 郊原:郊外原野。
3. 败叶零乱:凋谢的树叶散乱一地。
4. 风定犹舞:风停后,落叶仍在空中舞动。
5. 斜阳挂深树:夕阳挂在茂密的树丛中。
6. 浓愁浅黛:形容忧愁如同远山的淡妆。
7. 遥山眉妩:远处的山峰犹如美女的眉毛。
8. 来时旧路:曾经走过的路。
9.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10. 娇黄半吐:形容花朵半开时娇嫩的颜色。
11. 邮亭:古代供送信者休息的地方。
12. 下马还寻:骑马来到邮亭,寻找曾经的题诗之处。
13. 收香藏镜:收藏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14. 人面桃花:指美好的时光已逝。
15. 沈沈:形容深沉的样子。
16. 小阁幽窗:形容寂静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离别之苦和对重逢的期盼。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流露出浓厚的感伤之情。
首句“郊原初过雨”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同时也为下文的自然景象铺垫。接下来的“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两句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暗示着人生无常和离别之苦。
“斜阳挂深树。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三句则将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通过夕阳、远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同时,“浓愁浅黛”与“遥山眉妩”也暗示了离别之际女子的哀愁之美。
“来时旧路。尚岩花、娇黄半吐。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四句则转而描述了归途中的所见所闻,以流水喻人事变迁,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下片以“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开篇,通过描绘“邮亭深静”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紧接着的“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三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离别的无奈。
而后,词人以“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三句设想他年重逢的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许和担忧。最后两句“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则以梦境寄托词人的思念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瑞鹤仙·郊原初过雨》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苦的感慨和对重逢的期盼。此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堪称宋代词坛上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是南宋词人袁去华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朽,金兵屡次南下侵略,百姓疾苦不堪,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忧虑国家的命运。
袁去华,字彦章,江西奉新人。他一生仕宦失意,却以词名世。他的词作多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这首《瑞鹤仙·郊原初过雨》中,他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叹,展现了当时民间生活的苦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在创作这首词时,袁去华可能正在经历着人生的低谷。他在仕途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可能正因如此,他才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的安危。而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也是那个时代很多士人的共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瑞鹤仙·郊原初过雨》是在一个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词人在人生失意时的悲愤与哀愁,也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时代责任感,使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