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六州歌头(渊明祠)

标题包含
六州歌头(渊明祠)
柴桑高隐,邱壑岁寒姿。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俗人疑。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可忘机。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门外空余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物是人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可爱的小瑶瑶呱呱呱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喧闹之地,在柴桑山高处隐居,与自然为伴。北窗之下,领略古人的智慧与风姿。世俗之人或许对此心存疑虑,但内心所愿却是追求自由、回归宁静。身处自己钟爱的家园,尽情享受山水田园的乐趣,手拄竹杖,仰望天空,观赏流云。如今振翅高飞,再无世俗纷扰。人生起伏变化,须顺应自然,不必强求一致。欣赏着菊花之秀美,陶醉在南山美景之中。心境广阔,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从酒中寻欢,琴声悠扬,诗兴大发。摒弃忧虑,生活无拘无束。虽已离去千年,却依然被世人崇敬不已。缅怀大师风范,不禁唏嘘不已。门前仅剩颓败的老树,在夕阳余晖中摇曳生姿,触景生情,倍感惆怅。人生在世,终将消逝;景物依旧,却已不是当初的人事。
可爱的小瑶瑶呱呱呱
去完善
释义
1. 柴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南面的柴桑镇,陶渊明曾在此居住。 2. 高隐:指隐居山林,不愿被世俗干扰。 3. 邱壑:山水幽深的地方。 4. 羲黄:伏羲和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人。 5. 束带真难事:指陶渊明辞官回乡的情景。束带是指系紧腰带,表示整装待发。 6. 赋归去:指陶渊明辞官回乡的事情。 7. 吾庐:陶渊明的家。 8. 斜川路:陶渊明曾经提到的一个地方。 9. 携筇杖:拿着竹杖。 10. 六翮:鸟类的翅膀。 11. 冥冥:高远的样子。 12. 青霄:天空的最高处。 13. 矰缴:一种用来射鸟的工具。 14. 且流行坎止:形容顺其自然的态度。 15. 东篱:陶诗中有“采菊东篱下”之句。 16. 悠然:悠闲自得的状态。 17. 南山:指的是庐山。 18. 琴中趣:陶渊明的爱好之一,善于弹琴。 19. 杯中物:指酒。 20. 醉中诗:陶潜常常在醉酒之中写诗。 21. 可忘机:可以忘记世俗的烦恼。 22. 骑鲸去:化用苏轼诗句,意指离去。 23. 千载:形容时间久远。 24. 赏音稀:知音难得。 25. 嗟倦翼:叹息疲惫的身躯。 26. 瞻遗像:观看陶渊明的画像。 27. 衰柳:垂柳。 28. 摇疏翠:柳树枝叶稀疏。 29. 斜日辉辉:夕阳的光辉。 30. 胜悲:无法抑制悲伤之情。
可爱的小瑶瑶呱呱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陶渊明的高隐生活为主题,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体验娓娓道来。开篇点题“柴桑高隐”,描绘出陶渊明在乡村幽静之处,与世无争的形象。接下来,作者又以一系列动词如“北窗下”、“羲黄上”等展示陶渊明的日常活动,以及他与古人的心灵交流。在这一段落中,作者表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与古人的精神对话。 接下来,“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三句,表现陶渊明厌恶世俗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心情。“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又通过细节描绘了陶渊明的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仿佛能看到他手拿竹杖,欣赏着天空中的白云。 在词的下片,作者转向描绘陶渊明的壮志与豪情。"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其中“六翮”指的是鸟类的翅膀,此句意指陶渊明虽然隐居于世,但他的理想与追求却超越了尘世。同时,这也暗示出陶渊明不愿被世俗之网所束缚,一心追求心灵的自由。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则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既然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那么他便选择顺应自然,把握当下,不被世间琐事所困扰。接下来的“采菊东篱”,更是将陶渊明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在下片的结尾部分,作者借“骑鲸去”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并感慨知音难觅。而最后一句“门外空余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则是通过描绘景物,表现出现代人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悼。 总之,这首《六州歌头(渊明祠)》通过对陶渊明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誉。
可爱的小瑶瑶呱呱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渊明祠)》是宋代词人袁去华创作的咏史抒怀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0年至1161年间,正值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国家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 此时,袁去华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曾在北宋末年做过小官,后来由于金兵入侵而辞官回乡。在故乡期间,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的词作也因此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同一时期,时代背景错综复杂。一方面,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宋朝边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腐败严重,政治斗争激烈,导致民生疾苦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袁去华将陶渊明的形象视为理想的人格典范,通过赞美陶渊明的品质,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爱的小瑶瑶呱呱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