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明眸皓齿,丰肌秀骨,浑是揉花碎玉。十分心事有谁知,暗恼得、愁红怨绿。
残云断雨,不期而会,也要天来大福。若还虚度可怜宵,便做下、来生不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丰满的肌肉和清秀的骨骼,就像揉碎的花朵和玉石般美好。
满心的情感有谁了解,暗自让人烦恼,对着落败的花朵和绿叶感到怨恨。
偶然的相遇就像天空中的云彩和雨滴,也需要很大的福气才能做到。
如果在这个可爱的夜晚只是虚度过,那么即使来生也不足以弥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揉花碎玉:比喻美女的容貌如同被揉碎的花瓣和玉石般美丽。
2. 十分心事有谁知:形容女子心事无人理解。
3. 愁红怨绿:指悲伤的心情和怨恨的情绪。
4. 残云断雨:形容短暂的欢愉时光。
5. 不期而会:意外地相遇。
6. 天来大福:天赐的大福气。
7. 便做下、来生不足:来世也不能弥补今生的遗憾。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开篇以“明眸皓齿,丰肌秀骨”描绘出一位女子的美丽容颜,犹如揉花碎玉一般娇柔动人。然而在这美好的外表下,她却有满腹的心事无人知晓,这使她暗自烦恼,感叹忧愁与怨恨之情。
上阕通过美女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下阕则从偶然相遇的角度,表达了一种珍惜缘分、珍惜时间的情感。即便是不期而遇的人,也是天赐的幸福。如果虚度了这美好的时光,那将是来世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全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留恋,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文字间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使人心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桥仙》是南宋词人袁去华创作的一首咏史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正值宋金和议期间。袁去华生于战乱频仍的北宋末年,青年时期曾积极投身抗金事业。后来,他目睹朝廷政治腐败,深感民族危机深重,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因此心情沉重。
在创作这首词时,袁去华已经步入中年,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对世事沧桑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的词才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在抒发感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正处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民族矛盾、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内残酷剥削人民,对外屈辱求和,这使得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也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爱国情怀的词人和诗人,他们用自己的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